一、国际上各种势力对待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的态度 德、意的武装干涉 (1)敌视共和政府,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2)夺取西班牙的战略要地和战略资源;(3)把西班牙变为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试验场 原因 表现 为叛军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并公然派军直接参战 世界进步力量对西班牙人民的支持 苏联 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大量援助 “国际纵队” 由5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组成,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西方大国的态度:(1)英、法“不干涉政策”;(2)美国“中立”政策 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原因 为打破原有国际秩序和进行侵略扩张,德、意、日法西斯加快相互勾结的步伐 过程 (1)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2)1936年11月,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也加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影响 随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出现,初步形成最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探究热点考向】
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例 1
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
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情表明 ( )
①德意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带①的A、B、C三项。 【答案】 D
针对训练 “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最能说明( ) A.中国和西班牙具有相似的国情 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
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 解析:选C。“国际纵队”是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组成的,当时共产国际号召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反击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这充分说明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综合考查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英法的绥靖政策
(2014年临川一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 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
材料2: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 ——霍尔(英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3: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 ——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出哪两国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3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回答问题的能力。
例 2 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意大利为侵略埃塞俄比亚,在外交上依托德国向英法施压,而英法由于经济实力下降,为了避战自保,从而采取了绥靖政策。
【答案】 (1)英、意在进行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英国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2)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侵略气焰。 (3)没有。因为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探究史料研习】
欧洲列强对西班牙内战采取的不同做法 材料1:“在西班牙进行的武装干涉,不仅是最好的军事锻炼,而且是极好的政治活动。我们巩固了我们在英法的战略生命线上的地位,我们在地中海地区进行武装干涉的最主要的意义就在这里。”
——德国将军莱希劳语
材料2:法西斯政府和西班牙民族政府,在反对共产主义——它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威胁着欧洲的和平与安全的——共同斗争中团结一致,??将在所有涉及两国特别是要求他们配合行动的涉及地中海西部的问题上协调自己的行动?? ——引自意大利·西班牙
秘密“协定书”(1936年11月) 材料3:英国统治集团认为:“如果让现在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有益的朋友。”
——引自《世界现代史》上册 【思考探究】
(1)据材料1、2,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2、3,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思路】 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军事锻炼”“战略生命线”“最主要意义”。第(2)问结合材料中“反对共产主义”的信息回答。
【答案提示】 (1)为二战进行军事锻炼;控制西班牙和地中海的英法战略生命线;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反对共产主义。
(2)德意法西斯打着反共产主义的旗帜,使英法存在幻想;英法想借德意之手打击西班牙和本国的民主力量,防止共产主义扩张;把法西斯矛盾引向苏联。
1.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D.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选C。本题属于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客观题,回顾每次侵略战争的时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时间为1935年,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的时间为1936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时间为1931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时间为1938年。
2.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 B.配合德国和日本的侵略 C.满足人民的强烈要求 D.抢占有利的战略位置
解析:选D。埃塞俄比亚临近红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领该地可以控制红海南大门,加强在地中海的势力,意大利对侵占该地蓄谋已久。
3.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
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 B.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 C.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D.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公开较量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苏联支持和“国际纵队”参与了西班牙保卫共和国的斗争,这是外部力量。
4.(2014年福建漳州一中质检)“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的标志是( ) A.德意签订“柏林协定”
B.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C.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的过程中,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三头怪兽”漫画
材料2:《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漫画及场景: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2中的“狗”应指哪国?为什么称其为“狗”?(概括回答) 解析:漫画式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及对历史知识的迁移综合能力。第(1)问观察漫画中的三个头像可知分别代表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同一个身体说明三国走在了一起。第(2)问中的“狗”关键通过其身上的国旗判断是英国。然后结合教材内容综合回答即可。
答案:(1)现象:德、日、意法西斯建立了同盟(三国轴心同盟)。影响:法西斯势力走向联合,使新的世界大战日益迫近。
(2)英国。采取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发展到全民族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国共两党阶级立场趋于一致
D.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统一战线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正是由于日本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才不计前仇,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全民族
抗战。B项对实现全民族抗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项明显错误;D项是实现全民族抗日的标志。
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A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1932年到1935年国共两党各自进行局部抗战;到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全民族抗战进入新阶段。
3.下列对于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遭受意大利侵略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埃军曾一度控制全国战局
B.埃军虽英勇抵抗但未能粉碎意军速战企图 C.埃塞俄比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力弱 D.埃塞俄比亚得到了国际力量的大力支持
解析:选C。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意大利在东非有近30万军队,配备有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而埃塞俄比亚军队受过新式训练的不到一万人,装备陈旧,还有手持长矛、大刀作战的。虽然埃塞俄比亚军民英勇作战,暂时粉碎了意军的速战企图,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埃塞俄比亚在抗击意大利的过程中,并未得到国际力量的支持。
4.(2010年秦皇岛模拟)二战爆发之初,西方小国担惊受怕!它们坐在岸上颤抖地说:“我们只要保持安静就会是安全的。”(NEUTRALITY意为“中立”)右图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西方小国认为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 B.西方小国为自身安全意欲结成反侵略联盟 C.西方小国对英法等盟国失去信心 D.法西斯德国和苏联联合对外侵略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二战之初,西方小国认为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水中的两条大鳄,从鳄鱼背部的标志可以知道,其喻意是指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5.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二战的彩排”。这主要是因为( )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的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的理解能力。A、B两项不符合史实,明显错误。D项说法错误,“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是正义之举,没有变成国际冲突。
6.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D.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在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德、意、日三国都受到了极大束缚,随着法西斯专政在三国的建立或强化,三国对外开始疯狂地扩张,以求打破对自己不利的国际关系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 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
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 C.都把苏联作为首要敌人 D.三国都退出国联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二战前,德、意、日三国勾结的主要目的是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
8.希特勒对外强调“反对赤祸”,却在国内许诺要实行“社会主义”,其实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