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人教版选修三(5)

2019-03-27 21:31

【探究思路】 第(1)问依据材料中条约的有关内容,可知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双方签订该条约的原因;第(2)问的看法一定要体现出大国的强权政治;第(3)问要从条约的内容角度思考。 【答案提示】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与英法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失败;为避战自保,赢得备战时间。德国:为避免以后出现两线作战局面,需要稳住苏联,让其保持中立。

(2)苏德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前提下划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是利己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

(3)条约的签订使德国解除了对东方苏联的后顾之忧,使其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加速了二战的到来。

1.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D.欧亚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势力。

2.(2010年高考上海卷)“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解析:选A。题干提供的信息表明英国对希特勒采取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而《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正是这一主张的体现。

3.二战爆发前夕,关于苏德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同盟国

B.各自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 C.剑拔弩张,矛盾尖锐

D.处于观望状态,无固定关系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大战前夕,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附件,相互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

4.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结局( )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英、法、苏谈判的破裂,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这种结局有利于德国侵略计划的实施,也促使苏联对英法更不信任,从而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材料2:幕尼黑协定的附件规定:英法将保障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犯?? 材料3:张伯伦回到伦敦,站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对群众说,他“把光荣的和平从

德国带回唐宁街了”“这就是我们和平时代的和平。”

——《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什么政策的产物?

(2)根据材料2,以后面捷克斯洛伐克事态的发展,说明英法是否违背了自己的承诺? (3)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慕尼黑阴谋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还有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影响。要结合有关绥靖政策的史实与结果考虑答案。

答案:(1)绥靖政策。

(2)英法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并没有去保护捷克斯洛伐克。 (3)纵容德国法西斯去侵略苏联。 一、选择题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的欲望 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赢得备战的有利时机,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解析:选A。任何一个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从题目给定的选项来看,只有A项符合要求。

2.观察右面漫画,该漫画( )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识图能力。漫画耐人寻味,画中人物“希特勒”磨刀霍霍,而却有一种声音对砧板上的“公鸡”说:“别担心,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明显是在麻痹受害者,而纵容了法西斯分子的侵略扩张行为。据此可以推断是在讽刺英法的绥靖政策。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 ) A.从根本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 B.混淆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C.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D.使美国彻底远离了世界战争

解析:选B。美国的这一政策也属绥靖政策的范畴,它是以牺牲局部利益为代价,换取避免战争的结果,美国的“中立”政策混淆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4.慕尼黑会议违背了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 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 B.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C.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 D.禁止当事国参加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力。慕尼黑会议是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由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这是这次会议严重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即禁止当事国参加。

5.1938年9月签订的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 ) 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的边界 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D.承认德国和奥匈帝国合作 解析:选C。慕尼黑协定的内容是: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后果是:半年后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6.《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表明( )

A.当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英法为本国利益而牺牲小国利益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 C.英法与德国为同一阵营的侵略者 D.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慕尼黑会议期间,英法与法西斯国家公开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而在此之前的绥靖政策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曾如此露骨。

7.(2014年嘉兴高二检测)1939年,德国外交部长在但泽对获胜的德国人说:“你们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补救那些严重的后果而己,这些后果是由历史上强加于一个国家??各种毫无道理的指令所导致的。”材料中“毫无道理的指令”主要应出自于下列条约中的( )

A.《布列斯特和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凡尔赛和约》 D.《四国条约》

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1939年”“德国”“强加”可推知是《凡尔赛和约》。 8.1939年,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没有实质性结果,原因有( )

①慕尼黑阴谋加深了英法与苏联的猜疑与分歧 ②双方在确定义务和履行义务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上意见相左

③苏联不愿与英法合作 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还未触及到其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30年代末,在法西斯严重的战争威胁下,苏联希望得到英法的安全保证,并非不愿合作,而是互不信任,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材料2: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和材料2回答,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观点有何不同?

(2)对材料1中“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如何理解?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时间和捷克斯洛伐克字样,判断出是慕尼黑协定,观点紧扣材料回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理解。

答案:(1)事件: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不同:①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②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③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

(2)理解:张伯伦认为绥靖政策维持了世界和平稳定,维护了英国利益,但实际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受到德国的进攻。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57) 结合本课和前一课的内容,请思考:为什么丘吉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提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反法西斯国家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法西斯轴心国的

综合国力,然而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使得法西斯势力越来越嚣张,直至全面发动战争。因此丘吉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

(2)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大都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境况,未能形成反法西斯斗争的统一力量,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本课测评(教材P57)

1.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结果?

提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迁就。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但是,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用不同方式帮助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2.慕尼黑阴谋为什么是绥靖政策的顶点?请试说明理由。

提示:慕尼黑协定是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的分割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协定。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 三、学习延伸(教材P57)

你认为苏联是否应该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应如何看待其秘密议定书?这个条约的签订对欧洲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应该。英、法、苏构建集体安全的努力落空,苏联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寻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秘密议定书规定了苏、德两国的势力范围的界限,带有掠夺性和大国强权色彩。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没有了发动战争时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加快了世界大战的到来。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课程标准

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争史实。

教材研读学案

一、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的沦陷 (一)德国入侵波兰

1.时间: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大举进攻。

2.影响: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过程及结果

(1)波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波军部署不当,被分散在漫长的国境线上,缺乏纵深防御。 (2)波军的装备十分落后,坦克和飞机的数量、质量无法和德国相比。

(3)德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所谓“___闪电战_____”的新战术,英法对德宣战后,并未在西线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华沙于9月底沦陷。

(4)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二)法国的沦陷

1.背景:波兰败亡,战争重心转移到西线。 2.进程

(1)确保侧翼:德军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绕过___马奇诺______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____敦刻尔克________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____戴高乐_____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特别提醒】 “西线无战事”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体现。英法企图以妥协退让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移,使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两败俱伤。苏联用军事行动扩展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 二、不列颠之战

1.背景: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____绥靖____政策的破产;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拒绝了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 2.过程: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____海狮计划_______”。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德军集中约2 400架飞机连续不断地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国军民同仇敌忾,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9月,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3.影响:为英国扭转战局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特别提醒】 德国进犯波兰,灭亡法国,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丧失殆尽,领土安全受到直接威胁。随着丘吉尔上台执政,英国政府拒绝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采取坚决抗德方针,放弃了绥靖政策。为了更有效地抗击德国,英国积极联合美国,抛弃了张伯伦奉行的反苏政策。

三、北非战场的激战 1.开辟:意大利参战后,利用英国困守本土之际,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_____新罗马帝国________”。

2.东非战事:1940年底,英军集中兵力在东非发动反击,意军接连败北,第二年春天,东非古国埃塞俄比亚光荣复国,东非意军20余万人向英军投降。

3.北非战事:非洲战局的重点是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区,1941年2月,希特勒派___隆美尔_______率领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英军战果几乎丧失殆尽,此后,双方在北非沙漠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特别提醒】 在北非战场,意大利的主要目标是夺取苏伊士运河,以切断英帝国在亚、非、澳三洲利益的生命线,所以非洲战局的重点在北非地区。 归纳综合

(1)在欧洲战场上,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1940年7月,希特勒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丘吉尔领导英国军民粉碎希特勒的“空中闪电战”计划,夜袭柏林,使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人教版选修三(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华联药厂甲氨蝶呤事故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