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分)解:(1)在D点加水平单位力P=1 (2)作M1图 (3)计算Δ
????M1MP111768ds?????y0???8?192?3?(?) EIEI2EI3EI
5.(20分)解:(1)计算转动刚度和分配系数(令EI=1)
SBA?4iBA?4?SCB?4iCB23?1,?BA?0.4 SBC?4iBC?4??1.5,?BC?0.6 8832?4??1.5,?CB?0.6 SCD?4iCD?3??1,?CD?0.4
86(2)计算固端弯矩
11FFMBC??MCB???p?l???10?8??10kN?m
8811FMCD???q?l2??2?62?9kN?m
88(3)分配与传递
(4)画弯矩图(kN?m)
试卷代号:2348
第 31 页 共 54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
试
建筑施工专业 建筑力学 试题
2007年1月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1.约束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限制物。( )
2.力偶的作用面是指组成力偶的两个力所在的平面。( )
3.物体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系统。( ) 4.轴力是指沿着杆件轴线方向的内力。( )
5.截面上的剪力使研究对象有逆时针转向趋势时取正值,当梁横截面上的弯矩使研究对象产生向下凸的变形时(即下部受拉,上部受压)取正值。( )
6.桁架中内力为零的杆件称为零杆。( )
7.有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形,比较两图形对形心轴惯性矩的大小,可知前者比后者小。( )
8.细长压杆其他条件不变,只将长度增加一倍,则压杆的临界应力为原来的4倍。( ) 9.在使用图乘法时,两个相乘的图形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图形。( ) 10.结点角位移的数目就等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
11.计算简图是经过简化后可以用于对实际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图形。( ) 12.力系简化所得的合力的投影和简化中心位置有关,而合力偶矩和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
13.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组成的结构是超静定结构。( )
14.图乘法的正负号规定为:面积?与纵坐标y0在杆的同一边时,乘积?y0应取正号,面积?与纵坐标y0在杆的不同边时,乘积?y0应取负号。( )
15.力矩分配法的三个基本要素为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力的三要素为( )。
A.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B.大小、方位和作用点 C.大小、指向和作用点 D.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2.如图所示结构为( )。
A.几何可变体系 B.几何瞬变体系
C.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约束 D.几何不变体系,有一个多余约束
3.平面弯曲是指作用于梁上的所有荷载都在梁的( )内,则变形后梁的轴线仍在此平面内弯曲。
A.铅垂平面 B.纵向对称平面 C.水平平面 D.任意平面
第 32 页 共 54 页
4.如图所示构件为矩形截面,截面对Z1轴的惯性矩为( )。
bh3bh2bh3bh3A. B. C. D.
12643
5.在图乘法中,欲求某点的水平位移,则应在该点虚设( )。 A.竖向单位力 B.水平向单位力 C.任意方向单位力 D.单位力偶 6.图示单跨梁的传递系数CAB是( )。
A.0.5 B.—1 C.0 D.2 7.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支座为( )。
A.固定铰支座与滚动铰支座 B.固定支座与定向支座 C.固定铰支座与固定支座 D.定向支座与固定铰支座 8.力偶( )。
A.有合力 B.能用一个力等效代换
C.能与一个力平衡 D.无合力,不能用一个力等效代换 9.一个刚片在平面内的自由度有( )个。
A.2 B.3 C.4 D.5 10.求支座反力,下列叙述( )是错误的。 A.静定结构可通过三个平衡条件求得反力
B.超静定结构除了三个平衡条件外,还需要变形条件才能求得反力 C.超静定结构无论整体或脱离体以及结点,都必须满足平衡条件 D.静定结构除了三个平衡条件外,还需要变形条件才能求得反力 三、计算题(共40分)
1.计算如图所示桁架的支座反力及1、2杆的轴力。(10分)
2.求支座反力,试作下图所示外伸梁的内力图。(10分)
第 33 页 共 54 页
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a)所示连续梁,画M图,EI=常数。固端弯矩见图(b)所示。(20分)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D 2.C 3.B 4.D 5.B 6.C 7.B 8.D 9.B 10.D 三、计算题(共40分) 1.(10分)解:(1)求支座反力 由?MA?0得,FBy?4?30?12?0 即FBy??90kN(?)
?F由?F由
xy?0得,FAx?0
?0得,FAy?90?30?120kN(?)(2)求杆1、2的轴力
FN1??90kN(压) FN2??50kN(压)
2.(10分)解:(1)求支座反力 由由
?M?FyA?0,得 FBy?4?100?2?10?2?5?0 即FBy?75kN(?)
?0,得FAy?100?10?2?75?45kN(?)
第 34 页 共 54 页
(2)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3.(20分)解:(1)计算转动刚度和分配系数(令EI=1)
SBA?3iBA?3?3?192SBC?4iBC?4??182SCB?4iCB?4??183SCD?4iCD?4??1.58?BA?0.5
?BC?0.5 ?CB?0.4
?CD?0.6
(2)计算固端弯矩
FFMBC??MCB??11?q?l2???6?82??32kN?m 121233FMBA??P?l??16?9?27kN?m
1616(3)分配与传递,如图所示。
(4)画弯矩图(kN?m),见图所示。
试卷代号:234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
试
第 35 页 共 5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