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思路
本课题以泉州工会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当地政府工会、企业工会、《泉州工人》杂志社、工人文化宫及企业员工,以采访、调查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泉州工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深入剖析课题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泉州工会会模式的特点及推广意义,经过自己的总结与研讨,提出我们的观点和建议。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工具
(1)问卷调查法
根据企业工会的实际情况,设计简明易懂的调查问卷,采用直接发送自填式问卷的方法,请企业员工自愿填写调查问卷。问卷的基本结构应注意条理清晰,思路分明,便于作答。并采取释疑法、假定法、转移法、模糊法,来避免问题的诱导性,获取敏感性问题的信息。在问卷中设计开放式回答和封闭式回答相结合,以避免灵活性不足和信息不完全。 (2)访谈法
访谈法可采取个别访谈与团体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方面在直接与政府及企业工会负责人进行交流,在谈话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深入员工之中,了解他们对工会的看法和建议,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将借助照相机、录音机等来记录完整的访谈过程。首先,我们制定好观察提纲。观察提纲简洁明了,包括观察的内容、起止时间、观察地点和观察对象。 然后,按计划(提纲)实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观察结果,做出结论。运用良好的工具设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优良的团队组织,我们能通过观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工会的有关状况。 (4)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搜集、
11
摘录信息、文献分析三个环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网络、图书馆、《泉州工人》杂志社直接获取书面性的历史资料和统计资料,从中加深对泉州工会模式的了解。
3、资料的整理及分析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我们从各个方面深刻地了解泉州工会模式的优势及其发展不足的原因,通过数据分析,制作图表,对比相关资料,寻求导师指导等撰写论文,得出研究结论,把握与课题直接相关的规律性方面。
七、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1. 工作时间:2011-4-6至2011-4-18 2. 工作内容:
(1)确定实践队成员,安排各部人员及负责人,分配各自任务。
(2)联系指导老师,并动员全体队员分头向往届实践队伍请教实践经验。 (3)确定实践地点和课题研究方向。
(4)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工具调查资料,在网络上实现资料共享,经集体讨论,最终确定本次实践的课题,并请教老师进行课题指导。 (5) 完成并完善策划书。
(6) 各小组成员围绕课题分别展开各自工作:资料组负责进一步的资料整理与查询,公关组负责联系相关人员,宣传组联系电台电视台,报社以及网站等相关媒体,后勤组负责路线、食宿和经费预算问题。其间各部成员不限于原有分工,根据阶段工作侧重点不同相互配合,相互协助。 3. 工作方式:
12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获取资料,凭借网络实现资料共享,召开会议进行全体讨论,明确分工之后各小组由小组负责人带头各司其职,定期向队长及全队汇报工作情况,由队长统一协调整体工作进度。 4. 工作成果:
(1)掌握与课题相关的详尽资料,为实践准备好丰富的知识储备,提出实践期间需要研究解决的相关问题,从问题入手结合已有资料进行前期学习与分析,罗列实践中所要验证的内容并做好相关准备,为实践打好基础。
(2)联系媒体资源,为实践活动扩大影响力,并通过媒体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求学态度,也以此宣扬华侨大学的实践精神。 (3)解决实践经费问题,为出行和后期制作打好经济基础。 (4)安排好实践期间的路线行程,住宿饮食等相关问题。 (5)建立好一个团结进取,勤奋务实的实践团队。
<二>第二阶段:实地考察阶段
1、工作时间:2011-7-16至2011-7-20 2、工作内容:
(1)进行问卷调查,进行问卷统计分析 (2)采访相关人员,包括:
当地工会,企业相关负责人 工会工作人员及企业员工 《泉州工人》报社记者及负责人 社会群众及相关人士
(3)整理分析材料,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第三阶段:后期总结与写作阶段 1. 工作时间: 2011-7-25至2011-8-1 2. 工作内容:
(1)全体队员进行论文撰写,学术组做出调研报告,宣传组负责媒体的后续联络以及论文、宣传视频等制作,后勤组负责账目总结。
13
(2)实践成果提交指导老师,听取修改意见,深化学术讨论。 (3)与其他实践队展开讨论,交流实践经验。 (4)进行实践活动的后期宣传工作。 3. 工作成果:
(1)编写团队总结报告一份(包括团队组成情况、实践前期准备情况、实践过程、后期工作、实践成果和心得六方面) (2)团队成员每人一份实践心得。
(3)制作三张以上有代表性的电子版活动照片。 (4)制作反映社会实践过程和成果的5分钟PPT。
<四>第四阶段:末期收尾工作——反馈生产者、经营者及当地政府 1、工作时间:2011-9-5至2011-9-10
2、工作内容:把我们的论文集和调研报告作为研究成果寄送当地政府和其他主要采访对象,做实践后期的进一步交流,在论文与报告中提出我们的观点与想法,以期对当地的工会和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
中共福建省委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从建立健全工会工作领导体制、完善工会工作机制、推进工会组织建设、为工会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同时,各级党委要支持工会建立向同级人大、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利用党建带工建,通过35个相关党政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和谐企业创建领导小组这一优势,将工会组建纳入其中,成为考评的硬性条件。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党政高度重视工会工作,泉州党政成为工会的坚强后盾,支持工会依法履行职责,努力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策先行,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建
14
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工会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会开创了受到一致好评的“泉州模式”。
在工作部署上,市委始终把工会工作纳入“大党建”的范畴,,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在研究、部署、考核党建工作时,一并安排工会工作,做到以党建带工建,在全市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各界配合、工会运作的良好工作格局。在工会维权上,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工会维权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宣传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对工会也给予大力支持。
在城市发展十分迅速,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泉州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工会发展的突破,独树一帜的“泉州模式”工会日渐成熟。 这与社会各界支持、各级党政和职能部门的重视、上级工会的指导与帮助密不可分。但泉州工会发展至今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发展阻力,相信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各界帮助下,“泉州模式”工会必定会更加受到重视和更好的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模式走出泉州。
2研究地的地理区位便利
(1)人文环境区位便利:我们调研的地点定在泉州市区。泉州市区所属闽南地带,而闽南语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日常普遍用语。我们团队中有一名队员熟知并精通闽南语,利于语言沟通与交流 。
(2)地域区位便利:我们的团队选址为泉州,为队员所熟识,这样的调研范围也保证了团队成员的人身安全,更加有利于走访考察以及研究。
(3)交通区位便利:公交线路的逐步完善,大大节省了我们往返华大与研究地点之间的路程与时间,节省了路费开支,有利于我们将经费、精力集中用于调研项目上,更有效地进行实地调研。
3充分的准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