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3)

2019-04-09 23:47

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謂芹藻之屬。”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記載:仇泰然對一幕僚說:“某爲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爲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這裏“菜”與“肉”分別畫然。到了吳敬梓《儒林外史》時,菜已經由專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該書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窩、鴨子、雞、魚??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來。”這裏的“菜”顯然指前面的“鴨子、雞、魚”等。“菜”的意義演變可以用下圖表示: 古義 今義 義素一 蔬菜 蔬菜 義素二

肉蛋奶等副食

②睡:古義專指坐著打瞌睡,打盹。《說文·目部》:“坐寐也。”《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辭海》1979年版此例釋“睡覺”,是錯誤的:一是情理不通,君臣相見,無睡覺之理。二是詞語搭配不當,豈能時時睡覺。而以《說文》之古義釋之,則文理順暢。這裏司馬遷寫得很傳神,很委婉、形象、含蓄。他不是籠統地說秦孝公不願聽商鞅的話,而是說秦孝公不時地打瞌睡。用了“時時睡”,指一陣陣地打瞌睡,就很傳神。後來,商鞅知道秦孝公喜歡“霸道”,於是又給孝公講“霸道”,孝公聽得非常入神,書中說“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前于席”三字,栩栩如生地寫出了秦孝公的心理活動。《史記·蘇秦列傳》:“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蘇軾《秋聲賦》:“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以上幾例中“睡”均爲“坐寐”義。古之“睡覺”作“寐”作“寢”。《論語》:“宰予晝寢。”【[2]】後來“睡”由“坐寐”發展到各種方式的睡覺。蘇軾《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古義 今義 義素一 打盹 打盹

義素二

其他睡覺方式

③糧:古義指外出時隨身攜帶的(供旅行者吃的)乾糧。《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注:“居家爲食,行道曰糧。”後來泛指各種糧食。《晉書·吳隱之傳》:“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餘悉分授親族。”《後漢書·和帝紀》:“詔貸被災諸郡民種糧。”這兩處的“糧”均泛指所有糧食,尤其是後面一句,能做種糧的“糧”顯然不是指“乾糧”。現在所說的“糧”也是幹濕生熟均可。 古義 今義 義素一

(供旅行者吃的)乾糧 (供旅行者吃的)乾糧

義素二

其他各種糧食

④皮:古專指獸皮。今泛指多種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樣的東西。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傅”中的“皮”即爲古義。《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禮記·坊記》鄭玄注:“古者殺牲,食其肉,坐其皮。”

此外,“雄、雌、牙、齒”等詞也表現出詞義範圍的擴大。

詞義擴大的現象在漢語詞義的發展變化中十分普遍。古漢語許多詞的意義在發展中由特指變為泛指,由專名變為通名,都屬於這類情形。

①響:古專指回聲。《水經注·江水》:“空穀傳響,哀轉久絕。”今泛指聲音。洛賓王《在獄鳴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宜沈。”

②色:古代的意思是臉色,後來的意思指顏色、色彩。

③江:古專指長江。《水經注·江水》:“江水又東,逕巫峽。”今泛指

多條河流。陸雲《答兄平原》:“南津有絕濟,北渚無河梁。”

④河:古專指黃河。《山海經·海外北經》:“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今泛指多條河流。杜甫《秋興八首》其七:“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2、詞義範圍縮小(簡稱詞義縮小)

詞義從古義過渡到今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圍隨之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一般到個別,由寬泛到狹窄,採取了全面收斂的方式,使今義成爲古義外延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演變稱爲詞義範圍縮小。(今義小於古義,今義包含在古義之中,成爲古義外延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

①金:古義指金屬的總稱。《說文·金部》:“五色金也。”銀注為“白金也”,鉛注為“青金也”,銅注為“赤金也”,讯注為“黑金也”。《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左傳·僖公十八年》記載:“鄭伯始朝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鐘。”這裏記載楚王賞賜給鄭國的金,顯然指的是銅。在那時鑄兵器,鑄鐘鼎等均用銅。楚王怕賞賜給鄭國的銅,鄭用來製造武器,


古今词义的异同(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四川大学软件工程选择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