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2)

2019-04-14 11:08

的知识,也不利于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如听课、看书、作业、考试、实验、参观、访问、劳动、活动等。学生做作业不同于其他方式,它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操作较简单的,自己动手分析问题和理解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解增强记忆、加以巩固;可以检验听课的效果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发现所学知识的缺漏并加以弥补。同时,学生做的作业,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评讲作业、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因此,作业在勾通教与学双方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 布置作业的目的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地是要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作业。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大量的是课堂上或课本中没有出现的问题,学生必然要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作业中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地把知识转化技能,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做数学题,则能训练思维、想象、推理和作图等能力。所以,作业是从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这也就是教师布置作业的必要性,若不做作业,知识就不可能转化为能力。

学生在长期做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养成一定的习惯。当然,我们倡导的是良好习惯,例如先看书、思考、再下笔做作业的习惯;查对、请教、改正、总结的自我完善的习惯;遇到难题时,勇于进取的习惯;抓紧做作业的时间,养成善于调整节奏、速战速决的习惯等。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坚强的意志、专心的注意力、严谨的作风等良好的品格也会形成。 3 批改数学作业的意义

(1)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的任务就是传业、授道、解惑。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学环节,并对整个教学过程实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勿容置疑,现在学校一节课时间由45分钟改为40分钟,我们更要想方设法,提高效率,使学生在知识接受上,完成大部分学习的内容。但是从教育规律看,学生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我们必须留出一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作业,正是这一确定学习量的有效保证。学生完成作业有过程,就是在课堂以外的场景中,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自我调配时间,调动思维,激活记忆,对知识的再次吸收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布置作业与课堂教学有连贯性、补充性、延续性,当然,作业既然是老师交付给学生在家庭应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本身还具有强制性。

(2)作业是学生强化课堂教学內容的有效手段

Ⅰ 对课本知识的体会和识记,通过必要的适当的重复,使认识呈螺旋形上升趋势;

Ⅱ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答题、书写规范:作业前阅读课本及课堂笔记等;

Ⅲ 进行思维强化训练,从听懂到领会再到熟练掌握,在解题中发展个人的思维能力;

Ⅳ 触类旁通,在解题中扩大获取知识的信息量,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Ⅴ 温故知新,全面复习。一个学习阶段后,通过解答一定量的复习题,学习水平得以巩固和提高

(3) 作业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课上得好,还要求信息捕捉敏锐,对错矫正及时。在多种信息反馈来源里,显然作业为主。教师从家庭作业的批改中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个体的离散和差异,其反馈速度之快,样本之全,信息量之大是其它渠道无以替代的。

(4) 作业是满足学生心理和沟通师生间情感的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希望有机会表现自己学习能力的欲望,若是这种表现能够获得他们所尊敬的老师适度的肯定、赞许,他们便会产生心理满足和情感愉快,激发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正是作业给他们这种机会,用书面形式向老师汇报,再与老师单独“见面”,既便错了,通过老师批注,及时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学生也会深感老师倾注给自己的一份关怀和爱护,得到一份动力。事实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课堂,在作业上也是常有的。

三 批改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

(一)批改作业的几点要求

1 批改要蕴含感情

作业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使他们心里反感,甚至打消做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如能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相信学生做作业的效果会更好。

2 批改要认真仔细

不管作业量大小,教师在批改时都应认真、仔细,正确使用批改符号,而且要把修改符号写标准。批改语文或作文时,评语不可太简,书写更要工整。 3 批改要及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训练尤其如此。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这样也可以避免因错误在学生脑子里停留时间过长而打下“烙印”,以致造成纠错的反复性与艰巨性。

4 批改要因人而异

批改作业时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对于小学生,可废除传统的百分制或等级制,而采取画一个大拇指、印上鲜红的五角星等方法。

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坚持不与别人横向比较而与本人纵向比较的方法,只要发现学生有进步,就要适当提高分数。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平常的得分已不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为了激励这些学生,教师就可以打破常规。

(二)批改作业的几种方法

1 教师重点面批

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班级中尖子生和较差生的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态度对待他们,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作业面批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应因人而异,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对较差生所用的一贯手法,而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批改策略对于促进尖子生的学习同样非常必要。因为在前后左右的一片赞扬声中,许多学习一贯拔尖、成绩向来优异的尖子生,容易滋生自满心理,看不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当面批改、响锣重敲的做法恰能有效地消除这种隐患。而且这样的批改方式对作业的反馈校正更快,更有效的起到了作业应有的效果。

2互改与自改 这里的互改,主要是指让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作业,并进行认真批改。而所谓自改,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来严格地审查和评估自己作业的正误与优劣。实践显示,这两种艺术性的作业批改策略,也有其独特的优化教学的功能。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对于别人对其寄托希望时会体现出相当强的责任心。因而同学互改作业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他们常常会就作业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符号提出质疑、反复琢磨。这种求全认真的态度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自己不再“重复”那些亲自发现的问题。自改法的经常运用,往往有益于学生此类习惯的形成。当然,互改和自改这一策略的实施也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时须注意学生的优差搭配问题,尤其要防止两个差生搭挡互改作业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批改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投入到作业的互改与自改过程中。

3 生评师

要改变以往都由教师评学生的传统,使学生也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教师在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就像数学教师“下水作业”一样,我们估且称其为“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隐藏于习题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课上,利用复习提问的时间组织学生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由于学生从长期受教师评价过渡成为评价教师,积极性很高,批改的自然很认真。在逐题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时,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

认识。更可贵的是:自己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相碰撞而擦出的“火花”,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真正的理解,搞清楚弄明白。

4让学生尝试与体验成功

(1) 二次记分法或者第二次批改 传统作业批改是一次性工作,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然后给予一个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工作便算完结。在别人看来,教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撰写评语认认真真。而在实践中,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以至于陷入作业屡做,错误屡犯,学习进步缓慢的不良循环。二次计分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及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相关作业;直至达到要求,再追加成绩。事实表明,二次计分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舍得送分给学生。

如果说一道题不是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或许在他的头脑里这已经成了思维定势,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并先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批改。

(2) 一题多改多评价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多评价的方式,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还学生之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换句话讲,应尽可能的克服机械化的批改习惯,更好地引导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作业的最大功效。

例如,有一位学生把36×199+36计算为:\×199+36=7164+36=7200\,教师给她评了“★”,并眉批道:“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上一种算法:\×199+36=(36×200-36)+36=7164 +36=7200\。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又批道:“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6下边划了红线,以作暗示。果然,学生又补上一种算法:\×199+36=36×(199+1)=36×200=7200\。教师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这也很好的理解了教师在新课程中作为引导者地位的体现。

5 批改方式要创出新意 (1) 巡改作业

所谓巡改作业,就是指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手执红笔,边巡视学生边批改作业。这样做可以随时鼓励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2)回批作业

即学生对老师的批改进行回批。有时教师还要进行二、三次批改。一般情况下,老师先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最后做错的学生订正作业了事。这种处理作业的方式不只是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起到督促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来说,遇到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而回批作业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轮流面批

平常学生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是分开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轮流面批的反馈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面批”绝不是当面批评,如能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习题、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批改,如学生互批、多次加分、家校联批等,以激励学生的作业热情,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6 批改学生的“典型作业”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天做“下水作业”让学生去批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批改学习委员、小组长或某个学生的作业,做为“典型作业”,以代替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批“典型作业”的教育示范作用与批教师的“下水作业”大致相同,在批改学生“典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评价能力的训练。

选谁的作业做“典型作业”,大有学问。教师如果组织得好,运用得巧妙、得法,谁的作业能被出示作为“典型作业”,谁就有一种自豪感。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差生身上,常常会成为差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差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可在差生内心激起“愉快效尖”,那种差生过去很少体验到的成功快感,激发了他们好学的兴趣。不少差生就是在出示“典型作业”之后,发生突变的。

总之,批改作业并不是小事,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三)如何恰当的运用评语

1 评语的几种类型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的重要窗口。作业批改本身就是一门教学艺术,传统单调的打“×”、“√”的形式已落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写批语,这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总结的作业批语类型有:

(1)赞扬型

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如一道综合题,一些学生不循常规,且解法简捷明了,可下批语:“你有敏锐的观察力,解题思路不同凡响!”短短一句批语,其效果可胜过与学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2)指令型


批改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监理规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