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作业面批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应因人而异,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对较差生所用的一贯手法,而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批改策略对于促进尖子生的学习同样非常必要。因为在前后左右的一片赞扬声中,许多学习一贯拔尖、成绩向来优异的尖子生,容易滋生自满心理,看不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当面批改、响锣重敲的做法恰能有效地消除这种隐患。而且这样的批改方式对作业的反馈校正更快,更有效的起到了作业应有的效果。
2互改与自改 这里的互改,主要是指让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作业,并进行认真批改。而所谓自改,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来严格地审查和评估自己作业的正误与优劣。实践显示,这两种艺术性的作业批改策略,也有其独特的优化教学的功能。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对于别人对其寄托希望时会体现出相当强的责任心。因而同学互改作业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他们常常会就作业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符号提出质疑、反复琢磨。这种求全认真的态度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自己不再“重复”那些亲自发现的问题。自改法的经常运用,往往有益于学生此类习惯的形成。当然,互改和自改这一策略的实施也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时须注意学生的优差搭配问题,尤其要防止两个差生搭挡互改作业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批改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投入到作业的互改与自改过程中。
3 生评师
要改变以往都由教师评学生的传统,使学生也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教师在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就像数学教师“下水作业”一样,我们估且称其为“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隐藏于习题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课上,利用复习提问的时间组织学生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由于学生从长期受教师评价过渡成为评价教师,积极性很高,批改的自然很认真。在逐题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时,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更可贵的是:自己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相碰撞而擦出的“火花”,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真正的理解,搞清楚弄明白。
4让学生尝试与体验成功
(1) 二次记分法或者第二次批改 传统作业批改是一次性工作,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然后给予一个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工作便算完结。在别人看来,教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撰写评语认认真真。而在实践中,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以至于陷入作业屡做,错误屡犯,学习进步缓慢的不良循环。二次计分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及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
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相关作业;直至达到要求,再追加成绩。事实表明,二次计分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舍得送分给学生。
如果说一道题不是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或许在他的头脑里这已经成了思维定势,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并先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批改。
(2) 一题多改多评价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多评价的方式,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还学生之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换句话讲,应尽可能的克服机械化的批改习惯,更好地引导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作业的最大功效。
例如,有一位学生把36×199+36计算为:\×199+36=7164+36=7200\,教师给她评了“★”,并眉批道:“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上一种算法:\×199+36=(36×200-36)+36=7164 +36=7200\。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又批道:“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6下边划了红线,以作暗示。果然,学生又补上一种算法:\×199+36=36×(199+1)=36×200=7200\。教师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这也很好的理解了教师在新课程中作为引导者地位的体现。
5 批改方式要创出新意 (1) 巡改作业
所谓巡改作业,就是指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手执红笔,边巡视学生边批改作业。这样做可以随时鼓励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2)回批作业
即学生对老师的批改进行回批。有时教师还要进行二、三次批改。一般情况下,老师先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最后做错的学生订正作业了事。这种处理作业的方式不只是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起到督促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来说,遇到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而回批作业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轮流面批
平常学生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是分开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轮流面批的反馈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面批”绝不是当面批评,如能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习题、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批改,如学生互批、多次加分、家校联批等,以激励学生
的作业热情,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6 批改学生的“典型作业”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天做“下水作业”让学生去批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批改学习委员、小组长或某个学生的作业,做为“典型作业”,以代替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批“典型作业”的教育示范作用与批教师的“下水作业”大致相同,在批改学生“典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评价能力的训练。
选谁的作业做“典型作业”,大有学问。教师如果组织得好,运用得巧妙、得法,谁的作业能被出示作为“典型作业”,谁就有一种自豪感。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差生身上,常常会成为差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差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可在差生内心激起“愉快效尖”,那种差生过去很少体验到的成功快感,激发了他们好学的兴趣。不少差生就是在出示“典型作业”之后,发生突变的。
总之,批改作业并不是小事,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三)如何恰当的运用评语
1 评语的几种类型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的重要窗口。作业批改本身就是一门教学艺术,传统单调的打“×”、“√”的形式已落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写批语,这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总结的作业批语类型有:
(1)赞扬型
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如一道综合题,一些学生不循常规,且解法简捷明了,可下批语:“你有敏锐的观察力,解题思路不同凡响!”短短一句批语,其效果可胜过与学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2)指令型
针对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学生,可写出指令型批语。如对一些典型题,对拨尖的学生可写上;“请你再给出一种解法。”对需要画图而未作图的学生可写上:“请补画图形。”实践证明,指令性批事,只要下得合理,学生一般都能执行。
(3)启发型
由于学生审题不严,解题时往往思路不清,有时弯路走得太多。对此可写下批语:“再审题意,寻找捷径。”“挖掘隐含条件,走出陷阱。”当学生看到批语后,往往茅塞顿开。
(4)警钟型
对有些问题由于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经常出现一些不该错的错误。如学生解混合运算题32+25×4时,没有运用法则做题。对此可下批语:“必须注意运算法则,你要格外注意!”“混合运算法则是计算的前提,绝不可少!”通过这
样的批语,教育学生懂得数学是一门推理严密的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从而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5)鼓励型
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行,教师都要设法给以鼓励。如对作业一向潦草而这一次作业比较工整的同学,可批上:“作业比以前有进步!”对数学学习信心不足的同学,可批上:“后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进取!”“只要你努力,定会取得好成绩!”这些富有情感的批语,可使学生受到鼓舞,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只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时机,教师的作业评语就能在教学信息的传递——反馈——再传递——再反馈中,发挥出最佳效果。
2 写评语的几种形式
我们的教师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的评语往往是等级制(优、良、及格、不及格),再加上一个日期,千篇一律。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力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明显存在着差异性。这样一种单调、分层式的评价方式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有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本文对写评语的形式和不同学生的不同作业情况,真诚的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数学作业)作出合理的评价,给予学生细心的指引,充分的肯定,热情的鼓舞,深切的期待。通过这一系列发自教师内心而针对学生个体的评语,构建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
(1) 指引性评语,推动学生进步
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或教师认为不妥的地方,教师不能简单的打“×”,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在评语中应明确的指出不妥的地方及原因,然后指出应如何订正。
有时,学生的作业字迹不清或由于疏忽大意形成错误,就写:“用点力气和心思,你也能写得很好。”“三心二意是干不好任何事情的,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做一个成功的人。”“你再仔细看看,能发现错在哪里吗?”这些商量式的劝说学生是乐意接受的。
有些作业虽然学生的解法是正确的,但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写:“这题你还能想出其它方法吗?”操作性强的题目可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可以写:“能用你灵巧的双手去试一下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行创造,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有些题目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有困难,但也能完成,在评语中可以写明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可以写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老师随时欢迎你的到来。”让学生感受到在遇到困难是,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合作者。无形中推动学生进步。
(2) 肯定性评语,承认学生成绩 如果学生的数学作业态度良好,字迹端正、清楚,正确率高,我就写上:“你今天的作业真让老师感到惊喜。”“老师批改你的作业,真像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看到这样的批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进而激发其更用心去完成作业。
(3) 鼓舞性评语,激励学生学习
心理学认为,期待值与成功率成正比。教师应多给学生激励,即使是对待学生的错误,也应用发展的眼光,激励、期待的态度去对待。
有些学生的作业,虽然在正确率、字迹等方面并不完美,但是他们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并且确实比前几次作业有了进步,教师不妨这样写:“今天的作业你比以前进步多了,老师相信明天会更好。”“老师每天能看到前进中的你。”“你已经能解决这类题目了,老师为你高兴。” 有些学生的解法比较新颖,思考方法与众不同,对于这些惊人之作,教师要用欣赏激励的口吻去着笔,如:“你的解法真新颖,老师佩服你的聪明与才华。”“你总能给老师以惊奇。”看到这些话,学生心中将会掀起波澜,似乎看到老师期待的目光,激励他去认真完成作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此外,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师生间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是师生更是朋友的新型关系,而由于某些原因双方会存在一些误会,教师又不能当时、当地、当面进行沟通,作业批语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一种良好的润滑剂。
当学生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时,可以写:“你是全班的一分子,学习离不开你,老师期待你的积极参与。”如作业完不成,又可写:“今天的作业你完成的不理想,其实老师在课堂上已讲过,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了吗?”这些委婉、期待的话学生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在课堂上,教师由于自己的失误,错怪了学生,没有及时向学生道歉,也可以写:“今天老师错怪了你,老师向你道歉。”短短的几句话,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误会,得到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总之,要有的放矢,不要千篇一律。要细心观察学生一言一行,了解学生的作业、上课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的学生写出不同的评语。
四 结论
总之,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已经成为过去,更多引入的是注重学生发展性功能的多样化作业批改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更多的体会到改革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已经势在必行。改革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发挥作业综合评价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中完成作业,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使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和仔细检查作业的好习惯,提高作业质量,充分发挥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而应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