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课
1.了解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
(1)呼吸道传染: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等。
(2)消化道传染:常见的有脊髓灰质炎、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3)接触传染:常见的有皮肤传染病、狂犬病、炭疽等。 (4)血液传染: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 2.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从小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搞好环境、饮食、饮水、粪便、垃圾、污水等卫生管理。 (3)发现传染病人,要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蔓延。
(4)进行预防接种,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三、讨论题做好中、小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提示: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抵抗力差,同学之间互相接触机会较多,尤以一起在课堂里的时间为多,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流行起来……)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要积极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和防治工作,“五早”指什么?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 2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1)呼吸道传染
11
(2)消化道传染 (3)接触传染 (4)血液传染
第二十五课 预防手足口病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课
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
12
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4、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预防方法,纷纷表示一定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13
第二十六课 预防水痘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痘及其传播途径 2、得水痘应注意什么 3、如何有效预防水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谁得过水痘?举手发言,板书课题。 二、 新授 (1)认识水痘病因
水痘是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儿的口腔、鼻腔里含有大量的水痘病毒,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喷到空气中,健康的孩子吸入后就会发病;还可通过接触或使用病儿的餐具、玩具、衣、被、毛巾等也可被传染,此病传染性很强。无周期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但有冬春发病高峰。 (2)水痘症状
潜伏期是10-21日,平均14天。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发热数小时可出现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疱 、和结痂混杂存在数日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14
(3)水痘的预防
1、患了水痘一经确诊,应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 2、病后衣服、被褥、玩具、用具要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要煮沸消毒。病室要开窗通风或进行消毒;
3、保持患处皮肤的清洁,剪短指甲,不要搔抓水痘,以免引起感染;
4、发烧时应卧床休息,要多喝开水,饮食要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 三、 教学评价
1、完成我的收获
2、说一说,水痘是怎样传播的,得了水痘应注意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四、 教学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了解了水痘的基本知识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大家树立“健康第一”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二十七课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教学目标:
1.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特点。 2. 基本掌握腮腺炎的预防方法并认真落实。
教学重难点: 消除恐惧心理,掌握预防腮腺炎的方法并认真落实。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