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植被情况
六、措施
1.相关方法与技术介绍
针对项目情况和景区景观要求,本次规划主要运用下述几种环境景观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1)生态护坡
在传统的护坡工程中,对护坡的处理主要是强调其强度功效,,忽视了其对环境的破坏。生态护坡是指开挖护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护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护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根据国内外的生态护坡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将以植物为主体结构的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分为三类: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随着生态需求的不断提高,当前对于生态护坡的技术正在不断革新,主要有植草、植草皮、植树,喷播生态混凝土,栽藤,在框架内植草护坡等几大类。
结合场地特征,本次规划方案提出以下两种生态护坡处理方法:
——“框架植草+植树”。主要针对挖山形成的土质护坡,以内嵌铁丝网拉结作为护坡主体种植框架,并在网孔内设置草本种植孔(网孔大小根据植草种类进行调节)和乔木种植孔(网孔大小根据所选乔木根径调节大小),其中,植草可采用喷播技术(详见下文),乔木种植孔可采取行列式。最终形成植草和植树相结合的生态型护坡,植草一方面可避免护坡滑塌,另一方面成为护坡一层视觉基质,植树则可进一步遮挡裸露护坡,达到更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平面图和断面图如下:
14
“框架植草+植树”示意图
在草种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对土质要求不高,适应气候条件强;耐酸、耐碱、耐寒冷、耐高温、耐干旱等,生长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干低矮、枝叶茂盛、生长快、绿期长,能够迅速覆盖地表;生根性强,成活率高,并能够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有效固土;价格低廉、管理粗放、无须养护、无病虫害与杂草竞争性强。目前,我国植物护坡工程中,常用的植物可以分为冷季型和暖季型。冷季型的植物主要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细弱翦股颖、无芒雀麦、草地早熟禾白三叶、红三叶、百脉根等;暖季型的主要有:百幕大(狗芽根)、马尼拉、野牛草、假俭草等。本次规划建议护坡草籽为狗牙根、高羊茅+白三叶+野花种子,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隔一定距离变换草籽为马尼拉、高羊茅+小冠花+野花种子。
——“多级护坡+植树遮挡”。主要针对挖山形成的坡度较大、坡长较长的岩石护坡,通过多级护坡设置和多层树木遮挡避免岩石护坡的裸露。当护坡裸露面高度小于4/3移植树木高度时,则通过“一级护坡+一层树木”即可达到遮挡裸露护坡的效果;当护坡裸露面高度大于或等于4/3移植树木高度时,则需设置两级护坡和两层树木移植以视线遮挡裸露护坡的效果。
15
“多级护坡+植树遮挡”示意图
(2)喷播技术
喷播技术是植被修复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山区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本次规划主要推荐“客土喷播”技术,其简要流程如下:
①平整坡面。清除坡面杂物、杂草。对坡面转角处及坡顶部的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状。坡面要求达到基本平整,对低洼处适当覆土夯实回填或以草包土回填,以填至反坡段为准。在坡面上每一定高度开一横向槽,以增加坡面的粗糙度。使客土与坡面的附着力加大,防止客土下滑。
②铺网与钉网。采用镀锌棱形铁丝网(直径2mm),网孔40mm×40mm;铺设面积为100%。紧固件采用直径6mm桩钉,根据实际情况,桩钉长度分为150、200、400 mm 3 种。
③客土吹附。客土吹附就是将“保水剂、粘合剂、抗蒸腾剂、团粒剂、木纤维、草炭土、腐殖土、缓释营养肥、生物菌肥”等混合材料经液压喷播机搅拌后液压吸附在铁丝网上,将铁丝网基本覆盖。
④喷播植物种子和营养体。在液压喷播机的搅拌罐中先加入水,然后依次加入种子、复合肥、活性钙、泥炭土、草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腐殖土等,经5 ~ 10 min的充分搅拌后,用液压机将制备好的土喷附到坡面上,喷附施工时宜由坡顶向坡下依次喷附,要求喷附层厚度不小于3 cm。
(3)植被修复
植被修复(vegetation restoration)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根据场地特征,本次植被修复的主要对象为道路护坡,而不同类型的护坡,其植被修复手段也有所不同。
——土质护坡的植被修复。土质护坡本身就有植物生长的基质——土壤,所以对土质护坡进行植被修复可以直接在坡面上植生。常用的有如下方法:铺草皮
16
护坡;撒播种子直接植草护坡;植生带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三维土工网垫植被护坡。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岩质护坡的植被修复。主要方法为喷混植生,它提供了植物生长的基质,基质可以根据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来调配。基材中混和的混凝土或其他粘结剂,可以牢固的粘结在岩石坡面上,与坡面形成一个整体,较陡的坡面,可以增加锚杆和挂网来固定基材。此外适当设置排水管可以在坡面形成良好的灌溉和防侵蚀系统。
——构筑物植被移植。上述护坡的植被修复主要在永久性基质上进行,而构筑物的植被移植则在桥梁、护栏、网架等构筑物上进行。由于本项目公路内存在多处桥梁,因此构筑物植被移植必不可少。结合千岛湖地区气候条件,建议对桥梁护栏外进行“水生植物+紫竹”的植被移植手段,缓和桥梁在视野中的突兀感,建设生态性桥梁。
桥梁植被移植平面图
桥梁植被移植断面图
17
(4)生态驳岸
由于本项目地处千岛湖地区,路段中具有部分滨水岸线,因此对于驳岸的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修复,在驳岸的处理上应该鼓励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质河岸,推广生态驳岸。所谓“生态驳岸”是指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促进河岸生态系统恢复,形成美丽自然的景观;调节水源;增强水体自净作用等。
结合线形设计和千岛湖现状驳岸特点,规划提出的生态驳岸处理方法为: ——“速生林遮挡+景观林优化”的组合型生态驳岸。在公路滨水一侧靠近公路路面附近宜设置双排速生林带,以速生树种在短期内视线视线遮挡,在速生林带外侧滨水处则可组织景观林,以期在中远期视线沿路景观的进一步优化,当然速生林在中远期也可成为景观林带的一部分。
生态驳岸平面图
生态驳岸断面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