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其他措施概述
(1)路基排水及防护设计对环保的考虑
为了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防止路基护坡受水冲刷,设计中对路基护坡采取了不同的防护措施。挖方路堑护坡采用了护面墙,锚喷支护等防护形式。填方路基护坡采用了植草、砌石护坡、挡土墙等防护形式。沿线挖方路段设置了边沟、截水沟,填方路段设置了排水沟。路面排水设置了护坡急流槽及横向排水管。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与地方排灌系统交叉时,设置了涵洞形成立体交叉,保证原有排灌系统的完整性,且避免路面排放的污水直接进入农田和湖区造成污染。
(2)施工场地设置
为了减少施工场地的扬尘和沥青熔化烟雾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施工期所有预制场、拌和场必须远离居民区,特别是沥青拌和场应设置在离最近的居民点1000m以外,且在主导风向的下方。
(3)取土与弃土
沿线开挖废石方较多,隧道出渣数量较大,本着少占地、保护环境、协调景观的原则,充分利用废石方和隧道出渣,首先,利用隧道出渣将左右线之间的空地填平作为绿化带和隧道进出口车辆的连接通道,利用隧道出渣加工成碎石,作为石料使用,沿线开挖废石方当作片块石使用
(4)碎落台和平台绿化设计
碎落台种植与中央分隔带相称的灌木,开挖种植槽,等距列植金叶女贞,株距2m,间植火棘。高填方平台种植花灌木杜鹃,株距2m,间植金叶女贞,其余空地覆盖草本植物,喷播草籽与路基护坡绿化相同植草防护。深路堑一般开挖成二级或多级平台,远离路的平台开挖种植槽,等距列植小乔木夹竹桃,株距3m,间植云南黄馨;靠近路的平台种植等距列植花灌木杜鹃,间植云南黄馨,多级平台为相互错落种植。
(5)边沟外侧绿化
隔离栅种植蔷薇作垂直绿化,株距0.5m,并覆盖草本植物,草籽与护坡绿化相同。
(6)隧道口绿化
隧道口通常采用种植高大乔木的方式进行景观绿化设计,以当地植物为主。这样既可以减少司乘人员进入隧道的心理压抑感,又可以在洞口起到明暗过渡作用,提高司机和旅客的视觉适应性,还可在上行、下行两个洞口之间种植灌乔木,以阻止汽车废气在两个洞之间回流。
(7)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4
保证填土路基的压实度,是稳定路基、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路基护坡的压实,必须每填2~3层土采用推土机在护坡上下运行或挖掘机正铲拍击坡面或蛙式打夯机夯实坡面等措拖。雨季施工时,加强临时排水管理措施,既可防止雨水冲毁路基,又可减少水土流失。刷坡和铺砌骨架护坡后,应及时植树、铺草皮,绿化覆盖土层。弃土应充分合理利用,回填沿线的洼地或平整互通式立交的绿化场地。所有施工场地在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清理,恢复原地貌,不得乱堆乱弃,影响自然环境和阻塞河道。
(8)水质环境保护措施
路面面层和基层拌和厂、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等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应在场地内设排水沟排入排涝沟和自然沟中,不得排放流入湖区、农田或引水渠、引水河之中。桥梁施工工点的钻孔桩施工时,应设泥浆排放池,使其沉淀、澄清,严格控制泥浆排入河流的含泥量。路基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露头如水井等水源敏感点,设疏导保护措施,防止沥青或填土在施工时散落污染,影响饮用水和湖区水的水质。
(9)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应采用袋装水泥、石灰和矿粉,避免散装的筑路材料在运输中散落飞扬、造成空气污染。路面面层、基层采用厂拌工艺施工,尽量减少路拌给沿线景区带来的环境污染。沥青混凝土拌和厂厂址及沥青、燃料油仓库应选择在人口稀少、自然通风、远离河流的开阔平坦地方,以减少对景区区的大气污染和对水质环境的污染,并应设防火急救设施。
七、保障
(1)公路建设与环境景观措施同时进行
应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实施环境景观措施,并将环境景观质量纳入公路工程验收质量评估体系中去,以确保工程投入运行时环境景观改造的同步完成。
(2)在初期建成之后应进行长时间维护
环境景观的保护是长期过程,而且生态护坡、生态驳岸、林相组合等具体改造内容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后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在环境景观保护工程初期建成后须保证若干年的后续维护,直至公路整体融入生态环境的状态较为良好为止。
(3)纳入部门管理并实施责任承包制度
应将后期的维护、监督、评估纳入交通部门、环保部门或景区管理部门,并建立奖罚分明的责任承包制度,避免环境景观保护工程出现三不管的尴尬局面。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