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近年来,**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臵,实施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县民生状况明显改善。
一、 发展现状
(一)社会保障方面。近年来,我县的社会保障工作经过积极的改革探索和推进,形成了以参保对象多领域、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城乡居民全覆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我县建立的社会保险种类有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2010年,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4.5亿元,发放、支付各类社保基金3.18亿元,完成社会保险扩面40233人。2011年上半年,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2亿元,发放、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基金1.7亿元,完成社会保险扩面7259人。
2、创业就业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10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93人,困难群体人员就业援助33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就业193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4%;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8万人。2011年上半年,全县共实现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3780人,
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1%;转移农村劳动力10.1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35万人,国外输出1080人。
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顺利。当前,我县有12.6万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后,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不用缴费,每月可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每年660元,大大缓解其基本生活开支压力。其他不到60周岁的居民在每年交纳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费后,财政给予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的补贴,以后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养老金。目前,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工作进展顺利,机构已设立,人员已到位,于8月底进行基础养老金的发放工作。
4、城乡低保范围扩大、待遇提高。截止去年底,我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824户3776人,农村低保对象22119户28988人,农村五保对象2584人,城乡各类优抚对象4723人;今年以来,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对象新扩面分别为500人、5000人。2006年以来,城市低保标准先后提高6次;农村低保标准自2007年开始,先后5次提高,全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以有效解决。
5、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成效。投资2100万元对全县各乡镇进行改扩建和新建,并全部安装了电视、洗衣机、冰箱、风扇,其中9个乡镇敬老院安装了空调。针对城乡因病治贫群众生活困难实际,逐步加大资金扶持,对生活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在给予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给予一次性大病救助。2010年,全县拨出专款153万元,对城乡1157名病困群众实施大病救助。2011
2
年上半年,全县拨付57万元,对338名农村大病群众和70名城镇大病群众进行了救助。加大孤儿保障力度,全县92名孤儿每人每月发放600元的生活补助。推行爱心助孤活动,组织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孤儿活动,全县孤儿实现了有学上、有衣穿、有饭吃。开展爱心复明工程,免费为80名贫困老人实施了手术。开展重生行动,为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免费手术。
(二)公共服务方面。
1、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0处,其中小学 164处,初中23处,普通高中4处,职教中心1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15处,教师进修学校1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高考补习学校1处。共有在校生103366人,在职教职工8688人。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津贴、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统一标准,统一发放。大力加强学前教育,提高全县幼儿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扎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的落实。2010年县财政配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保障经费509.3万元。
2、医疗卫生改革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2010年全县参合人数866516人,行政村覆盖率100%,参合率99.93%,筹集新农合基金11227.54万元。全年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8879.51万元,参合农民受益达365.6万人次。今年以来,全县参合农民79.58万人,参合率100%。1-7月份,我县新农合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8076.88万元,参合农民受益达
3
218万人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2010年,全县21处乡镇卫生院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新建门诊楼、病房楼20座;累计投资900余万元,新建、改建、扩建179处村卫生室。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及综合配套改革。2010年12月30日零时,在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对国家公布的307种基本药物和216种省增补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3、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处,一类文化大院280个,农家书屋240个,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16个,每年送电影下乡6000余场次。每逢重大节庆日,各乡镇、各单位都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城乡供暖、供气、供水等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暖方面。投资7600万元,完成主管网敷设52公里,供热保有量105万平方米,整体供热能力200万平方米。供气方面。完成投资3500万元,建设门站、主管网敷设等工程,中压管线敷设25公里,居民用户保有量7600户、工业用户2个、公服用户2个,年供气总量1100万立方米。供水方面。城区现有水厂四座,乡镇水厂三座,污水处理厂一座。水厂年供水量约为700多万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7万吨,污水配套管网26.3公里。
(三)城乡环境方面。
1、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我县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创建省级文
4
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建设鲁南经济文化强县的任务目标,每年都组织实施一大批重点城建工程。2010年,总投资8069万元,新建道路14.69千米,面积18.65万平方米;改造道路7920米,面积11万平方米;新增广场面积3.5万平方米,园林绿化1.8万平方米,新增排水管道19.12千米。2011年上半年,投资4700余万元,新修道路2700米,面积5.2万平方米;改造道路5370米,面积11.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铺设2400米,园林绿化2.1万平方米,郯子湖及排水管道清淤5.9万立方米,建设停车式港湾21处。
2、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全县共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30万元,硬化道路面积12.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960盏,建设广场3.2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2.6万米。2011年上半年,各乡镇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存量土地、市场运作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3670万元,组织实施一批小城镇基础设施及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项目,小城镇环境面貌改观
3、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进展较快。2010年,全县共完成集中连片建设住房12073户、面积155.22万平方米;改造危房2325户,改造面积20.9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至2011年6月底,全县整村建设在建和完成户数6637户,占全年计划(8740户)的75.9%,总投资9.5亿元,其中城中村改造3269户,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投资5.7亿元;改造危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