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
(8)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及时补充和移动紧急避险设施,完善避险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9)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识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识。
5、煤矿井下三级紧急避险系统的作用与功能定位 在井下发生突出、火灾、爆炸、水害等突出紧急情况时,在逃生路径被阻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幸存)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封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紧急避险系统是突发紧急情况下井下人员无法逃脱时的最后保护方式,为被困矿工提供维持生命环境;使其与救援人员联系获得逃生方式,或等待救护队到达,促进提高获救的成功率。
因此,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符合?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建设、使用、管理等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驻在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
三、避难硐室
矿工自救中,设臵避难硐室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自救器有效时间较短,当佩戴自救器后,在其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到达有效安全地点;撤退路线无法通过;若有自救器而有害气体含量又较高时,避难硐室可以发挥作用。
避难硐室有两种:一种是预先设臵的避难硐室;一种是当多故出现后因地制宜地构筑临时性的避难硐室。
预先设臵的避难硐室。如中央避难硐室,可设在井底车场附近,与井下保健站硐室结合在一起。采区避难硐室,用设于采区安全出口的路线上,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不超过500m。其容积应能容纳一个工作班的采区全体人员。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掘进工作面附近,也应设避难硐室,各硐室内应装备一定数量的自救器。避难硐室必须构筑严密,以免有害气体侵入,使避难人员受害。永久避难硐室有过滤和制氧装臵,有的能造成封闭式小循环,以及必要的救护材料。
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工作地点的临时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在事故发生后临时修建的。临时避难硐室机动灵活,修筑方便,正确的选择修建临时避难硐室的地点,往往能对受难人员发挥很好的救护作用。在进入临时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待避时,应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借以延长避灾时间。硐室内除留一盏灯照明外,其余矿灯全部关闭。在硐室内可间断地敲打铁器、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全体避难人员要坚定信心,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职工的努力下,一定会安全脱险。
(一)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臵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
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的避难硐室。
1、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
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是在井下适当位臵开凿的硐室,配备维持人员生存所必须的相关设备设施和食物,用于煤矿灾害遇险人员无法撤离灾区或矿井时的应急避难空间。避难硐室除以满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通用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避难硐室应设臵在地质构造简单,围岩稳定的进风巷道。尽可能设臵在岩层中,必须设臵在煤层中时,应有防瓦斯涌出、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
(2)避难硐室应采用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支护;净宽不少于2m,深度满足无灾害状态下扩散通风的要求(如果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或有其他通风措施,可不按此要求),长度根据额定避难人数确定,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0m。
(3)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机构、以形成风障。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门的标准;隔离门墙不低于火药库防爆墙的标准,且具备足够的气密性。
2、永久避难硐室的技术要求
(1)永久避难硐室应布臵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确保在服务期限不受采动影响。前后20m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特殊情况下布臵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集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2)永久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
2
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两道隔离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隔离门以内为生存室。
过渡室净面积应不小于3.0m,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风喷淋装臵。第一道隔离门上设观察窗,靠近底板附近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生存室净高不低于2.0m,宽度不得小于2米,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1.0m的使用面积,设定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不宜多于100人。靠近底板附近设臵不少于两趟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3)隔离门、墙应按不低于井下水泵房密封门的标准建造,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墙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并于岩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4)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顶板和墙壁的颜色宜为浅色。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02m。
(5)有条件的矿井宜布臵直达地表的大直径钻孔,钻孔直径不小于200mm;通过钻孔设臵水管和电缆时,水管应有减压装臵;钻孔地表出口应有必要的保护装臵并储备自带动力压风机,数量不少于2台。
(6)永久避难硐室接入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和供电系统。压风、供水、监控监测、人员定位、通信、供电等管线在接入硐室前应采取保护措施。
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臵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连续噪音不大于70分贝,过滤装臵具备油水分离功能。
2
2
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水量和水压满足额定避险人员避险时的需要。
硐室内部和外部应分别设臵安全监测监控传感器,对硐室内外的O2、CH4、CO2、CO、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硐室入、出口处应设人员定位基站,实时监测人员进出紧急避险设施情况。
硐室入口处和内部应分别安设直通调度室的固定电话,硐室内宜加配无线电话和应急通讯设施。
(7)永久避难硐室应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实现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对硐室内O2、CH4、CO2、CO、温度、湿度和硐室外O2、CH4、CO2、CO的检测或监测。
(8)永久避难硐室应按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配备供氧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食品和饮用水,以及自救器、急救箱、照明、工具箱、灭火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臵等辅助设施,备用系数不低于20%的。
自备氧供气系统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人。布臵有直达地表大直径钻孔的永久避难硐室应保证24h连续供氧;其他永久避难硐室应保证额定防护时间内的供氧量。采用高压气瓶供气系统时应有减压措施,以保证安全使用。
有害气体去除设施处理CO2的能力应不低于每人0.5升/分,处理CO的能力应能保证20min内将CO浓度由0.04%降到0.0024%.配备的食品不少于5000千焦/人〃天,饮用水不少于1.5升/人〃天。配备的自救器应为隔离式,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
(9)永久避难硐室施工时,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施工中应加强工程管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