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先后组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教育重大工程项目,-2010年全市新建校舍面积50.60万平方米。其中,年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重建后加固”的原则,突出无设防校舍的重建任务,规划用5年的时间,改造中小学校舍256.53万平方米,其中加固校舍899幢、面积114.0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045幢、面积142.4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3.01亿元,市财政将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3亿元用于补助中小学“校安工程”。截至2010年,已动工项目206个,面积41.02万平方米,已竣工项目67个,竣工面积11.63万平方米。小学资源整合工作有效开展。年起,我市各级政府通过撤校并校、撤校设点、建设寄宿制小学等措施进行整合。到2010年,共撤并小学122所,撤校设点185个,建成42所寄宿制小学,进一步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建设,改造薄弱校。在全市实行省级示范校、达标校的帮扶、辐射、捆绑发展薄弱校政策,对申报省级示范校、达标校的学校,要求必须捆绑帮扶一所农村初中学校,使其达到市级以上示范初中的水平,逐步推进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启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已确认小学标准化学校15所,初中标准化学校19所,并对20所初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进行市级验收。
(三)教师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年以来,共招聘录用名师范类毕业生,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其中,2010年全市新招聘教师668名,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学校紧缺学科,开齐开足课程的矛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在全市范围内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岗位的结构比例各5%;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时,对山区、海岛和边远学校教师给予适当倾斜,每月增发一定数额的补贴。大力开展教师全员校本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培训,健全完善市、县、乡、校四级培训网络,并实施教师培训提高工程,以师资的均衡促进校际间的均衡。2010年市本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6期,参训的教师和校长达12054人次。全面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和教学技能大赛,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和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鼓励和鞭策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截至2010年共成立19个“名师工作室”,拥有省特级教师85人,省级骨干教师221人、省学科带头人166人,市学科带头人和市骨干教师3200人。 (四)素质教育成效明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加强和改进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初步形成,以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校园“绿色网室”等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成效明显。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样本校开放周(日)、片区教研、中考中招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对农村课改的专业指导和政策引领,促进了城乡课改工作的同步发展。学校的体育、艺术教育得到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体育被列入中考科目并切实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成长的新课程体系。年起我市在省一级达标学校中试行招收定向生制度,今年定向生招收比例提高到统招生计划总数的30%。定向生制度的实施,对于遏制初中教育择校倾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建立了实施素质教育常规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了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涌现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