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查报告(4)

2011-11-13 13:40

  造成师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编制问题。前几年沿用的23:1的小学师生比编制标准核定农村学校教师人数,由于一些学校规模偏小,教师编制就受到直接的影响,从而出现教师包班上课或复式班上课的现象,更谈不上开齐开足课程。虽然从年起已经实施新的编制标准,但这一问题在短期之内还无法得到克服。二是培训经费问题。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按照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由财政按当年度教师工资总额1.5%—2.5%预算安排,然而这一规定在一些县区很难得到落实,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经费无法组织或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三是山区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山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每月还要多支出一定数额的交通费,虽然各县区在绩效工资中对山区及边远地区的教师给予倾斜,但与城区学校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反差。许多优秀教师通过各种门路纷纷调动下山,加上前几年一些县区通过公开招考的办法从农村学校挖走本来就很匮乏的优秀教师,加剧了城乡学校教师结构的不均衡。

  (五)学校管理不到位。城乡之间教育不均衡除了办学条件、师资配置不均衡外,学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学校校长没有清晰的办学思路和明确的办学目标,认为农村学校设施落后、师资缺乏,只求学校平安无事,不求提高办学质量,失去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信心不足,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不够。对一些教师不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视而不见,导致开齐开足课程的基本要求无法得到保证;对一些教师未按规定做好教学实验不闻不问,导致教学仪器利用率很不理想。由于管理的缺位,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从而也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学校领导管理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教育理念缺失,缺少应有的精神。

  (六)存在错误观念。主观上也有一些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错误观念,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受政绩评价和原有的重点建设思路的影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所反映的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相关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模式探索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已有政策的宣传、落实存在一定的表面化、形式化或者是惯性曲解现象;二是教育层面,名校、热点学校生源好,易出成绩,用老师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这些学校福利待遇好、生活便利,导致教师不断向教育先进区和热点学校集聚、支教挂教政策落实走形式;三是社会层面,由于长期存在的学历至上的用人制度和环境,社会上对教育的评价标准也是“人才教育”,对学校的认可度也是由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升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决定的。正因为如此,“上个好学校考个好分数,上所好大学有个好前程”的传统观念使得家长们在孩子就读学校的问题上不甘“落后”、也不敢放松,想法设法挤进名校,对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从理论上看,经济社会发展是教育均衡的基础,也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物质保障。近年来,新乡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使新乡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打好“五大战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2010年,新乡市生产总值完成81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增幅在上年居全省首位的基础上继续居全省第一。可以说,新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查报告(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林业发展调研总结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