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思考(2)

2010-06-17 23:28

  价值观与其他层次的价值意识相比,至少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价值观是关于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根本性问题的价值意识。

  如社会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完美的社会形态、人际关系状况即人的整体生存状态的追求;人生观是对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什么是幸福和人的价值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审美观是对什么美和丑的根本性认识,而人们对美和丑的确认与感受,则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自由状态关系的一种鲜明的价值评价等。

  第二,价值观是价值意识中抽象层次最高、最具普遍性和概括性、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从深层本质和深层规律层面来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意义问题的价值意识。

  如果说,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只是从现象的、表面的、初始的层面上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态度;而理性的价值意识是从经验的、常识的、初步涉及浅层本质和规律层面来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好恶爱憎;那么价值观则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重大的、带有普遍性的根本问题的深层本质的、深层规律性的态度的反映。

  比如,人们在见到损人利己现象时所表现出的厌恶、嫌弃、蔑视等情感属于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它是现象的、表面的初始层面上的态度反映,完全是个性化的价值意识;而当人们进一步发出评论,如“损人利已是缺德的表现”,“损人利己不道德”等,则是理性的价值意识,它是经验的、常识的、初步涉及浅层本质和规律层面的态度反映,它初步反映了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一般性要求,但是它在内容上是“一事一议”的,没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因而不够深刻的、反映的内容尚不具有较高或较深层的本质和规律的性质;然而,如果人们进一步由此出发,经过提炼、概括、引伸,而得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才是正确的行为准则”的价值结论时,由于这是对人的社会生活重大问题、根本问题的深层本质和规律层面的态度的反映,它已经脱离了对具体的事例的评判和表态,而具有了成为处理所有同一类事例的普遍原则的意义,这时,这种价值意识就上升为价值观了。

  第三,价值观通常是经过理论家的理论推导、论证,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

  如果说非理性价值意识的形成有自发的、本能的、偶然的、不直觉的等特点;理性的价值意识或价值观念则渗透了思维的提炼、概括的作用,而表现出了一定的理性的、自觉的、必然的特点;那么,价值观的形成则只能以人们长期的实践体验为基础,由理论家经过加工整理和理论论证才能完成。因此,它通常的表现是系统化、理论化、成体系,并且是深刻而凝练的。如在我国被称为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典型的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当然,一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全部价值意识,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价值意识

  第四,价值观具有普遍的原则性和方法论性质,是在人们头脑中处于统摄、制约其他一切价值意识的至上性地位的价值意识。

  人是社会的、实践的人,是以理性的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具有主体性的人。因此,人的非理性的精神活动,要受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理性的制约。而从价值意识的角度来看,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归根到底要受理性的价值意识制约。由于价值观是对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根本问题的深层本质和深层规律性的态度反映,是通过对片断的、零散的、具体的理性价值观念或价值思想的抽象、提炼、概括和升华而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最深刻地反映人的主体本质规定性、要求和需要的性质。所以,当人们一旦牢固地确立起了某种价值观,就会对人的某一社会生活和实践领域内的具体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发生制约、规定、改变、更新等作用。比如,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会不仅对他的职业选择、善恶评价、幸福标准、择偶要求、自我实现目标等起着深刻的规定、制约和影响作用,而且还会深刻地改变他对相关事物的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的价值意识。我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价值观说成是人们全部价值意识的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办公室通用\干事\科员\女性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