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范文(2)

2010-06-18 02:29

  1.4项目总投资

  绿春县“十二五”期间林业事业发展总投入46648万元。

  ⑴新建林业产业项目基地规划投资43243万元。其中,云南核桃基地投资预算3502.5万元,油茶基地投资预算6240万元,桉树基地投资预算2494.5万元,杉木基地投资预算2738万元,紫胶基地投资预算835.5万元, 石斛基地投资预算26258万元,草果基地投资预算1174.5万元,

  ⑵退耕还林及成果巩固项目投资1925万元(含封山育林)。其中,荒山造林投入500万元,成果巩固投入600万元,补植补造投入250万元,技能培训投入200万元,新建沼气池投入375万元。

  ⑶林业基础设施建设1280万元。其中,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50万元,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体系投入50万元,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投入180万元。

  ⑷林产业加工投资200万元。

  1.5项目效益

  预计建设目标实现后,绿春县林业种植业年产值将新增19.192亿元。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章  规划编制依据

  本规划依据下列文件进行编制:

  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⑵、《中共云南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⑶、《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7月

  ⑷、《中共红河州委 红河州人们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红发〔2009〕7号)

  ⑸、《红河州“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红河州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红河州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07年9月

  ⑺、《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2008年1月

  ⑻、《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⑼、《造林调查规划设计规程》

  ⑽、云南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6

  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成果》 2003年

  ⑿、《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2004年12月

  ⒀、《绿春县志》2009年10月

  第三章  绿春县的基本情况

  3.1行政隶属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十分接近北回归线。东、北分别与本州元阳、金平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思茅市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普洱市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绿春县隶属云南省红河州,全县辖8乡1镇,81个村委会,6个社区,735个村民小组,769个自然村。

  3.2历史沿革

  从西汉至唐初,先后隶属益州郡,牂牁郡、兴古郡、梁水郡、濮部、和蛮部;唐代南诏时期分属通海都督和蛮部和银生节度威远睑;宋代大理国时期分属秀山郡和威楚府;元代分属元江路、和泥路;明代大都分属元江土知府,钮兀御夷长官和临安府的纳楼、瓦渣、溪处土司及者米掌寨;民国时分属元江、墨江、石屏、建水及金平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1954年,分属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等县。1955年4月,设立六村办事处(临时县级机构),驻治于大兴镇。195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六村办事处所辖区域设绿春县。

  绿春县原名“六村”,其含义指县城周边有六个哈尼族村寨,现县名是1958年建县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依据县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亲自确定的。绿春县情可以用“边、山、少、穷、战”五个字来概括。即“边”:区位相对偏僻边远,建县时由元阳、金平、红河、墨江等县的相邻地带划归组成; “山”:全县国土面积3096 km2,全是山区,无一块足一平方公里的平地。县境内最高海拔2637m,最低海拔320m。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2400㎜;“少”:全县21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98.2%,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8.2%,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之一,世居民族有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穷”: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重点扶持县,按国务院确定的新标准(年人均纯收入1198元),全县尚有贫困人口14.1253万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战”:中越自卫还击作战时处于战争前沿,全县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同时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是战区恢复建设县。

县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范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煤矿公司安全生产工作2010年工作计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