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人文、旅游资源
3.4.2.1旅游资源
宋壁石林溶洞群
宋壁石林溶洞群落位于绿春县大水沟乡境内,在群山层峦之巅屹立的一块块大青石,似百年古木,万年青藤。有的尖峰破天,有的沟壑通洞府,当地人亦称为“石林”。山顶有一年一度的百鸟聚会,凡每年农历八月间夜晚,这一带秋雨朦朦,雾气腾腾,百鸟从四面八方飞聚山顶,一声声鸟鸣刺破长空,神秘莫测,令人称奇。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中部,海拔2637m,属哀牢山南延支脉,与老挝丰沙里自然保护区相连,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绿色三角洲之一。山中景色优美,形如流云、声似雷鸣的瀑布及山水交映、茫茫林海、云雾缭绕的一幅幅迷人的景观令人留连忘返。
李仙江热带雨林
李仙江在绿春境内流程达96㎞,顺江而下,江水时而水平如镜,时而水流湍急,两岸山水石林相映生辉,热带雨林尽收眼帘。随着戈兰滩、土卡河两座中级电站的建成,将形成湖光山色常青、波光涟漪的热带雨林游览库区景致,是欣赏江岸自然风光、江上激情漂流、航游出国之旅和享受异国风情的好地方。
3.4.2.2人文资源
绿春是哈尼族最集中的家园,是哈尼标准语音所在地,是哈尼原始宗教文化圣地,原生态的哈尼服饰、饮食、传统习俗保存良好,民风纯朴,可挖掘的文化旅游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原生态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大。
3.5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0700万元,同比增长12.3%,第一产业完成32440万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29035万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完成29225万元,同比增长14.7%;完成财政总收入11107万元,同比增长32.9%,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81万元,同比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25556万元,同比增长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00万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7245元,同比增长26.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1866元,同比增长15.3%。
第四章 绿春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1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绿春县总国土面积46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0万亩,非林业用地面积175万亩。根据2008年12月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森林资料统计数据,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258万亩,灌木林地面积66万亩,人工未成林造林地0.46万亩,无林地17.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1%。
近几年来,绿春县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等契机,立足县情,依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产业富县”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各项工作,并始终坚持把林业产业培植作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切入点和“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举全县之力,动千家万户,大规模培植林业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期间的41%提高到现在的60.1%。初步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截止2008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5.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6.4万亩,封山育林累计完成56万亩。在人工造林面积中,橡胶36万亩,茶叶16万亩,八角14万亩,草果17万亩,紫胶3万亩,核桃2.5万亩,木姜子、胡椒、石斛、竹子等经济林12.8万亩,促进了“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 的产业发展。
4.1.1经济林生产现状
4.1.1.1橡胶
橡胶是绿春县的一大重要产业,在绿春县种植、栽培的历吏悠久,从1958年开始引种到现在已有50年的历吏。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 “突出生态调结构”的林业发展思路和“绿色产业富县”的目标指引下,全县上下结合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等契机,大力培植橡胶产业,使橡胶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县累计发展橡胶产业面积达36.4万亩,其中:国有(红冉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橡胶面积11.1万亩,民营橡胶面积25.3万亩。橡胶投产面积4.8万亩,占总面积的13.2%,尚未投产面积31.6万亩,占总面积的86.8%。年产量1899.9万t,年产值17096.9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