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抉择权(9)
2012-09-02 22:48
informed consent(知情称许规则)来源于美国法,是对于医疗进程中医患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力义务瓜葛的概括,主要是从侵权法的角度解决患者权力维护的题目,夸张医生应该施行奉告的义务,并患上到患者的称许,在法律层面没有触及维护的是患者的何种人格权。美国法由于没有完美的权力体系,可以仅从侵权法的角度通过差错侵权(negligence)之诉对于受害人提供营救,而没必要考虑受害人遭到损害的究竟是何种权力,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则要钻研遭到损害的是患者的何种人格权或者人格利益。医生的奉告义务、患者的知情、和终极针对于某种医疗处置方案的抉择权都是前置性的程序条件,其终极要实现的是患者针对于自己人格要素的自我抉择的权力,维护的是患者的人格权。[三九]
未施行奉告义务对于于患者自我抉择权酿成的侵害区别为两种情况。
第1,假设未奉告行径影响了患者的抉择,也就是说,假照施行了充沛奉告义务,患者会作出不同的抉择。此时形成意思抉择事实因果瓜葛,在此情况下要计算出充沛奉告与未奉告两种情况下患者不同的抉择之间的利益差,对于此侵害入行赔偿。
这类侵害主要包孕:其1,人身侵害。好比,医生在剖腹产手术进程中认定再次怀孕将威逼病人的安全,因而在手术进程中根本未征求病人称许就当即入行尽育手术。[四0]其2,精神侵害。主要是未充沛奉告的医疗行径给患者酿成的精神上的痛苦。其3,财产侵害。包孕直接财产损失以及间接财产损失。就直接财产损失而言,背抗奉告义务切除了患者肢体,造成患者残疾所必须支出的用度等。间接侵害主要是指患者因医疗行径造成丧失劳动能力,工资收进的损失。其4,丧失治疗最好时机(包孕存活机会)、最好治疗方案的侵害。医疗机构没有施行转诊等奉告义务,会使患者丧失确诊的最好时机,好比,患者的病情已经经由早期发铺到晚期。
第2,假设未奉告并未影响患者的抉择,也就是说即使在充沛奉告的情况下患者仍旧会作此抉择,那么不存在实际侵害,只需要对于患者自我抉择机会的丧失的精神侵害入行意味性赔偿。
注释:
[一] 本案为日本最高裁判所二000年(H一二)二月二九日第3小法庭裁决。本案的素材系由日本东海大学法学部刘患上宽教授提供。
[二] [日]植木哲:《医疗法律学》,寒罗生、陶芸、江涛等译,法律出版社二00六年版,第三二八页。
[三] 参见[德]康德:《实践理性批评》,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二00三年版,第一一九页。
[四] [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邵建东等译,法律出版社二00三年版,第二八二页。
[五] [法]雅克·盖斯旦等《法国民法总论》,陈鹏等译,法律出版社二00四年版,第一七二页注[一]。
[六]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将所有科学分为无关价值的、超越价值的、评价价值的以及关涉价值的。参见[德]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二00五年版,第二页。
[七] See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Publishing Co.一九七九 Fifth Edition,P八二七.
[八] 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二000年版,第一四八页。
[九] [日]星野英1:《私法中的人》,王闯译,载梁慧星主编:《为权力而斗争》,中国法制出版社二000年版,第三七四页。
[一0] 何孝元:《侵害赔偿之钻研》,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二年版,第一四一—一四二页。
[一一] 杨立新:《损害自由权及其民法营救》,载《法学钻研》一九九四年第4期。
[一二] 尹田:《论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论漏洞》,《法学杂志》二00七年第五期。
[一三] [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径法》(下卷),焦美华译,张新宝审校,法律出版社二00四年第2版,第三七—三八页。
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抉择权(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