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被处理个人信息的类型。个人信息类型不同,它们所承载人格利益受维护的程度与方式就各异,法官在它们与信息自由之间掂量时也应该作不同的选择。个人信息类型有:其1,敏感信息与琐细信息。敏感信息是指与本人隐私有关的个人信息,比方种族、血型、病史、犯法记实和性生活记实等,琐细信息则是敏感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显着处理前者的行径应该遭到更多的限制。详细地,主体对于敏感信息实行前述活动以前,应该患上到本人明示称许,而处理琐细信息仅默示称许即可。对于此欧盟数据维护指令第七条有相似划定;其2,评论性信息与陈说性信息。前者以对于本人的价值断定(如操行、操守)为内容,而后者以本人客观事实(如职业、联络方式、住所地)为内容,本人患上以哀求更正的对于象应仅限于后者。理由是,评论性信息的构成与更改除了了提供相干证实外去去还需要论证,漫长的进程难免阻碍个人信息的传布和信息自由的实现,这1点在媒体发布新闻或者社评的场景中尤其显著。何况本人针对于个人信息处理者篡改评论性信息的行径还可以提起损害声誉权之诉,从而其人格利益也能患上到维护;其3,已经公开个人信息与未公开个人信息。前者在被搜集以前已经通过正当途径公诸于众,而后者则不然。诚如我国台湾地区“电脑处理个人资料维护法”第一八条所论述的,别人搜集与运用事先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无害本人人格利益,从而为促入个人信息有效运用以满足信息处理者与公众的利益,已经公开个人信息被处理与运用以前无需经过本人称许。
注释:
[一]参见一九九五年欧盟《数据维护指令》第二条。
[二]参见[德] G. W. F Hegel, Hegel' s Philosophy of Right, Transferred by S. W Dyde Batoche Books Kitchcener 二00一年版,第四二—四六页。
[三]参见[美]阿丽塔· L·艾伦、理查德·C·托克音顿:《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二00四年版,第一六八—一七三页;刘德良:《个人信息的财产权维护》,载《法学钻研》二00七年第三期;汤擎:《试论个人资料与相干法律瓜葛》,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二000年第五期。
[四]参见林立:《波斯纳与法律经济分析》,上海3联书店二00五年版,第四页。
[五]Warren&Brandies, The Right to Privacy, 四 Harv. L. Rev. 一九三(一八九0).
[六]U. K.,Home Office, Report of the Co妹妹ittee on Data Protection, Cmnd. 三四一(Chairman: Sir Norman Lindop),London:HMSO, 一九七八,para. 一八. 四二.
[七]参见[美]R. F. Hixson, Privacy in a Public Society (New York, 一九八七) , Ch. 四和[美]胡·贝弗利—史密斯:《人格的贸易运用》,李志刚、缪因之译,北大出版社二00七年版,第一八一—一八二页。
[八]参见欧盟一九九五年《个人数据维护指令》第2章第5节、德国《联邦个人数据维护法》第1编第6节和《法国个人数据维护法》第5章等。
[九]参见《联合国公民权力与政治权力公约》第一九条、《世界人权宣言》第一九条、《欧洲人权公约》第八条、第一0条和《美国信息自由法》第1部门。
[一0]参见[德]京特·雅科布斯:《规范·人格体·社会——法哲学前思》,冯军译,法律出版社二00一年版,第一一一页。
[一一]参见郑贤君:《基本权力的宪法形成及实在证化》,载《法学钻研》二00二年第二期;另参见李步云:《宪法比较钻研》,法律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第四四三页。
[一二]正因为此,笔者没有称其为信息自由“权”。关于法律位阶理论和相干“客观的法”或者“客观规范”权力的表述请参见[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1般原理》,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一二六页。
[一三]参见CNNIC第一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铺状态统计呈文》,二00五年七月二一日发布。
论利益平衡视线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7)
2012-11-01 21:24
论利益平衡视线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