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益平衡视线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8)
2012-11-01 21:24
[一四]参见[美]Thomas I·Emerson, The System of Freedom of Expression, Random House Inc., 一九七0,pp. 六—七;Markesmis,“German Law of Obligations,Torts”,三八0 六二.
[一五]参见Silber v. BCTV (一九八六) 六九BCLR三四 (SC)和Valiquette v. The Gazatte (一九九二) 八DDLT (二d) 三0二 ( Que. SC)。
[一六]Aubry v. Editions Vice—Versa Inc(一九九八)七八 CPR( 三d) 二八九,三0六; Hill v. Church of scientology(一九九五)一二六 DLR 一二九
[一七]参见黄铭杰:《美国法上的言论自由与贸易广告》,载《台大法学论丛》第二七卷第二期。
[一八]参见[美]Craig and Notle, Private and Free Speech, pp. 一七一—一七二, 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 Review, 一九九八 (二)·
[一九]参见刘作翔、徐景以及:《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载《法学钻研》二00六年第三期;也可参见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战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第一五0页。
[二0]关于宪法规范是否是患上以在我国司法中直接适用的正反观点及其论据,请参见蔡定剑:《中国宪法实行的私法化之路》,载《中国社会科学》二00四年第二期。
[二一]参见德国《联邦数据维护法》第四一节、英国《个人数据维护法》第三二条、法国《个人数据维护法》第六七条和瑞典《个人数据法》第七条等。
[二二]参见[英]Graham · Sutton:《中欧个人信息维护:题目及答案》,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呈文第四九页,二00八年一二月;贾森:《个人资料维护法的基本原则》,http://www/ iolaw. org. en/ paper/ paper二九一. asp, 二00七年五月二九日走访。
[二三]转引自王名扬、冯俊波:《论比例原则》,载《时期法学》二00五年第二期。
[二四]参见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载《行政法学钻研》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二五]See New York Times Co. v. Sullivan, 三六七 U. S.二五四, 七二六(一九六四);Hustler Magazine, Inc. v. Falwell, 四八五 U. S. 四六—四七。
[二六]参见前注[二五]。
[二七]参见[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二000年版,第八 -九页。
[二八]关于信息自由的价值,从来在海内外学术界存在着目的说与手腕说或者者工具说之争。但依据学术界迄今为止构成的主流观点,信息自由主要承载着工具价值。对于此请参见[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八年版,第一二五、一二八页;[日]芦部信喜:《宪法》,林来梵、朱绚丽等译,北大出版社二00六年版,第一五二页。
[二九]参见[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二年版,第二九—三0页。
[三0]参见欧洲人权法院Goodwin v. United Kingdom案,一九九六年三月二七日。
[三一]参见姜昕:《比例原则释义学结构构建及反思》,载《法律科学》二00八年第五期。
[三二]参见[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第五四页;[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遥荣译,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七年版,第一三九—一四二页。
[三三]参见前注[三二],[美]罗尔斯书,第五四页;[德]马克斯·韦伯书,第一三九—一四0页。
[三四]参见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二00五年版,第四0五页。
[三五]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二00一年版,第一二一页。
[三六]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肯定民事侵权精神侵害赔偿责任若干题目的解释》第一、三、八条。
[三七]二00九年二月,旨在制裁个人信息非法传输的《中华人民共以及国刑法修正案(7)》已经患上到通过;以维护个人信息本人人格利益不受损害的民事立法工作也已经提上日程,对于此立法界与学术界也已经开铺广泛的研讨与论证。
论利益平衡视线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