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库 国库监管
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国库是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今天,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库通过办理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及预算支出的拨付等各环节,保障了国库资金的安全,确保了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都离不开基层国库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国库是联结财政与货币两大政策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着力提高国库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更加注重增强基层国库监管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经理国库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增强服务政府民生的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国库在贯彻国家政策和保障国家预算执行中的积极作用。
一,国库监管的现状
(一)我国国库监管制度的现状
国库管理制度属于我国国家金库管理与运行体制的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国库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国库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落实,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于国库业务的发展,制约了国库职能的发挥。
2014年和1994年国家分别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由财政部门负责制定,人大负责组织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计部门对、决算进行监督,同时,赋予财政部门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职责;明确了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地位及国库依法办理政府预算收支业务并接受本级政府管理监督,接受本级财政指导监督,但未提及国库任何监督权限问题。200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法》),虽继承了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增加了对代理中央银行经理国库行为的金融机构的依法监督和追究责任权,但未作进一步阐释。现行198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以下简称《国家金库条例》),在法律法规层面上,细化了国库负责办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业务内容,同时还赋予了国库在执行中的促进和监督作用的职责,主要包括:(1)督促简称各经收处和收入机关所收的款项,是否按规定全部缴人国库,如有违法不缴纳的,应及时查纠处理;(2)国库有权拒绝执行,擅自变更各级财政之间的收入划分范围、分成留解比例,以及随意调整库款账户之间存款余额的事项;(3)国库有权拒绝办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退库事项;(4)监督财政存款的开立和财政库款的拨付;(5)国库有权拒绝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国库办理违反国家规定的事项,并及时向上级报告;(6)国库有权拒绝受理,不合规的凭证。但该条例没有规定具体的监管手段,因此中央银行国库在政府预算管理中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存在法律不足的障碍。
随着国库业务的发展,人民银行一直以完善国库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履行国库职能为目的,在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先后制定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在加强国库监管方面制定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工作规程》、《国库监管指引》等一系列业务管理制度规定,在推动国库电子化发展方面,出台了《国库信息处理系统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Ⅸ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以及((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都对国库管理进行了相关的规定。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以《新预算法>、《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核心,以《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等为主体,以业务操作规程等为补充的,涵盖国库会计核算操作与管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国库监督管理、行政许可等多层次的国库法律、规章和制度体系,为全面履行国库职能提高了保证。
(二)基层国库监管实际操作中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