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采用高效的国库现金管理方式,能够大幅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西方国家很重视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国库现金管理水平,他们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是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及时满足国库支出需要,即在保证国库支出需要的基础上,维持国库单一账户的存款余额最低。如西班牙的《总预算法>规定,中央银行的日国库现金余额应当保持在3亿欧元以上。如果在工作日当中,国库现金余额降到3亿欧元以下,西班牙经济财政部将根据国库现金余额预测,及时进行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筹集资金,确保工作日结束时国库现金余额回到3亿欧元以上。当前,我国的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探索规范国库现金管理的有效办法。一是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将预算外资金的现金管理比照预算内资金的现金管理方式,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共同进行库存资金运作。二是保持适量库存,在确保财政性支出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可先将多余的库存资金,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存放到商业银行,以此提高国库资金的收益率。三是综合运用实证和计量等方式进行国库收支预测,为国库现金管理的具体操作提供依据。四是逐步研发科学有效的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工具,不断完善现金管理的手段,使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4加强中央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密切协作,是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西方国家经济财政部与中央银行之间有严密的协作机制,中央银行不仅充当财政的出纳,还定期与经济财政部交换现金预测信息,共同做好现金管理工作。我国人民银行国库与财政部同为预算执行部门,加强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予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尤为重要。首先,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分工,可以比照西方国家的做法,双方签订协议,便于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既能分工又能合作。其次,国库存款作为人民银行基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人、流出对货币供应量有直接影响,对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量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应与财政部门协调,及时了解财政性资金的变化情况,并建立对冲机制,消除其对货币调控产生的抵消作用,降低宏观调控的成本。
三、我国国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监管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纵观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工作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国库管理制度,在保证国家预算顺利执行和人民银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日益改变以及财税体制的不断发展,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较多,在执行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限制国库职能发挥的问题:
1政府预算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不够,预算资金存在风险。法律明确规定财政是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的主体,具体进行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报告。由于我国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还不够十分严谨,评审还缺乏相对专业性,如果预算执行过程不能够相互制约,很容易导致执行风险。如近年来不断膨胀的财政专户,财政把自己负责征收的非税收入(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存放在各商业银行的预算外财政专户中,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资金的掌控力度,由此带来大量预算资金滞留在商业银行的财政专户。不仅给国家预算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带来风险隐患,也为财政在选择代理银行过程中提供了寻租机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出现了制度腐败。目前《新预算法》已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并且,对于财政专户的设立,作出了最严格的规范,并明确规定对违反规定开设财政专户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这为后阶段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但人民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应如何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真正实现政府全部收入缴纳入库,尽早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仍是一项挑战。
2各级人大和审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监督作用有限。从预算资金所有权和公共财政的性质来说,预算资金的最终所有者是社会公众,财政部门只是受供着政府委托,在政府预算执行中遵照预算计划支配预算资金和提供公共服务。执行是否正确应受外部监督,尤其是事中监督。而在我国现行预算执行监督中,缺少严格的事中监督环节。虽然各级人大依法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批准和监督,但限于人大主要采取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方式,对控制、参与预算管理的专业程度不够。同时,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通隶属于政府,体制独立性不强,对预算执行监督滞后,使得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我国对预算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偏低。
3国库在预算管理中的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多年来,中央银行根据《国家金库条例》,在办理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报解、入库和支拨与退付等业务中,认真履行监督、反映和管理职责,及时发现、制止了各项违反预算和国家规定的不法行为,堵住了大量违规调库、混库,截留上级收入和违规拨款、退库,监督预算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清理了大量违规开设的过渡性账户,努力维护了各级政府的合法权益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有效地防范了预算资金的风险。但一直以来,国库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主要是法力不足、手段滞后。一方面,财政部门对国库是否应该履行监督职能问题表现矛盾:国库可对收入人库进行监督,但对预算支出进行监督存在异议;可对下级监督,但不能对同级监督,即国库如何监督、监督什么,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存在较大矛盾。具有纲领性作用的《国家金库条例》只赋予国库促进和监督职能,具有最高法律作用的《新预算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未赋予国库监督管理的职能,只是预算工作的执行机构,并且(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本级国库的管理和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协调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与国库的业务工作,国库监督工作的主体、客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均没有明确。而1998年制定的《进一步加强国库监管工作的通知》和2005年制定的《国库监管指引》相对于监管工作其法律效力较弱。另一方面,国库监督职能的履行,目前仅停留在凭证票面基本要素合法性等表面审核上,无法深入审核把关,国库监督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