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对人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形成性评价着眼点就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让学生去完成各种真实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它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由于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诸方面能力的评价与培养,加之评价的手段广泛多样,而且许多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思想,发展其相关的交际能力,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各方面的平衡发展益处颇多。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评价,正是由于这种对过程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了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实施终身教育的三个主要条件归纳为:提供适当机会(opportunity),增强学习动机(motivation)和提高学习能力(educability)。由此可见,兴趣、动机和学习能力对于终身教育十分重要。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1、以任务型项目学习法推进形成性评价的开展
任务型项目学习法(Task-based project)是基于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学习)理论的一种评价形式。Task-based learning强调用语言做事情,强调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的途径。学生在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他们是把自己看作学习主体。任务执行过程中是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记忆能力。通过让学生完成具体的任务,可以较客观全面反映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及时地对学生的任务成果积极地予以评价,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评价学生的任务时,评价的核心放在学生的态度、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起来,就可以有效改变评价与教学过程脱节的状况。
例如在学习关于感恩节题材的一篇文章时,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网络搜寻了解关于感恩节的起源、感恩节的典型食物、风俗、主题等,课堂上进行感恩节知识竞赛评价学生对该主题了解的详情。在阅读该篇短文前通过脑力激荡法让学生讨论: “If you’re asked to draw something that you’re thankful to, what will you draw?” 。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由于对感恩节较为详尽的认知,会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想要画的内容。然后引出要教学的语篇。上述活动的设计激活了学生心理和心理语言的图式,也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限度,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有信心表达自己而不必担心犯语法错误。老师在竞赛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予以smiling faces的奖赏或语言鼓励。在课文理解完后还可要求学生制作感恩节贺卡,向帮助过自己家长、老师、同学等表达谢意。在整堂英语课中,学生表现得对该篇文章的学习饶有趣味。理解完篇章后,最后通过感恩节贺卡地制作,评出制作最精美的或语言最感人的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