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制度对发展观的影响及治本建议(6)
2010-07-11 01:05
公共财政制度之所以能够否定“物发展观”,就在于其财政活动是由社会公众决定的,政府只是在按照社会公众的意愿去安排支出。此时的“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用自己的钱,假政府之手,在为自己服务。“民”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到什么程度,自己知道,自己决定,“官”只是尊奉自己的意愿,去取得收入,去安排支出。当然,财政决定是通过公共选择程序来作出的,尽管具体的公共选择制度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毕竟是“民”自己的行为。因此,这样安排的政府活动,是贴近“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这就没有了以社会公众利益的牺牲为代价,违背社会公众意愿的“物发展观”的立身之地。所以,只有实现了从国家财政制度向公共财政制度的真正转变,从谈得上从传统的发展观向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转变。
(二)公共财政制度对非科学发展的抑制
上述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公共化改革的深入,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健全和真正建立。将得到有效的抑制和根本的改观:
1.对现行政绩指标的根本否定公共财政将有效抑制政府官员追求GDP的冲动,这不仅在于政府财力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还在于政府活动不是由政府自己决定,而是由社会公众通过政府预算来安排和决定的。为此,能否实现GDP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责任不在政府及其首脑,从而大大缓解了追求GDP的动力与压力。
公共财政也将抑制政府强烈增收的冲动。公共财政解除了政府随意课征的能力,政府收入规模多大也不是由政府决定的,从而也解除了套在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头上的增收“紧箍咒”。
2.对乱收费乱收税的有效约束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对乱收费、乱收税现象采取了多种措施整治,不断强调必须依法课税,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未根治。
政府状况的“乱”,只能依靠公共财政从根本上加 以克服:(1)此时政府必须并且只能依法课税收费,而 不允许政府按照自身确定的税收计划和收费计划课 征,更不允许某些部门、地区、单位甚至个人巧立名 目,随心所欲地向老百姓课征;(2)税费的课征基本上 必须按照人代会的相关立法来进行,而不能长期依据 政府自行颁布的法规课征;(3)中低阶层和弱势群体 构成了社会公众的大部分,能够强有力地影响人民代 表大会的立法,能够以法律授权方式显示自己的力量与意愿;(4)依靠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而不是依靠政府自己制订的制度和颁布的红头文件,去约束和规范政府及其官员行为,税费课征上的“乱”象也就自然消失。
3.对政府支出严重低效浪费的克服政府支出的低效浪费挥霍,对市场来说是无异于犯罪。一个人如果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别人处支取经费。能够随意使用而不受约束与限制,最终结果易导致挥霍无度和低效浪费。
公共财政否定了地方政府随意课征和使用钱财的能力,也就从根本上克服了这些症状:(1)此时财政收入必须获得纳税人的根本授权,即纳税人支付给政府的资金是有限度的;(2)纳税人将自己的资金支付给政府是有条件的,即这些资金只能用于为纳税人服务,而不是给政府去搞政绩、摆阔气、装门面的:(3)纳税人要求政府必须节约使用每一笔钱,而不允许浪费。更不用说肆意挥霍了;(4)通过政府预算草案的提交、审议、执行、审计和决算等一系列程序,通过相关的舆论监督,纳税人就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具体的法律制度程序中,在每一个支出环节都约束和监督了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在这种强有力的外部约束和监督下,政府支出是不能不比非公共财政时远为高效和节俭的,从而相应约束与限制了“物发展观”的泛滥。
4.政府支出结构逐步合理化当政府财力由社会公众决定之时,即使官员们想投资政绩工程和形象项目,其财力将被掐断,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相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最为迫切问题的支出。关乎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即使政府缺乏积极性也会被安排。
中国财政制度对发展观的影响及治本建议(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