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2)

2010-06-17 17:13

    教师信息素养在教师个人的整体素养中是一个子系统,绝非仅指信息技术。具体的信息技术只是教师信息素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层面。既然教师信息素养是一个系统,那么,它是可以从“信息文化”的层面上来理解的。

    综合国内外专家的论证和笔者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实践认识,笔者认为:所谓“教师信息素养”,应该是这样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所以国内外专家也将其称之为“信息文化”素质。

    而衡量这种素质高低的依据,何克抗、桑新民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有诸多论述。如何克抗教授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 ①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 ② 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 ③ 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 ④ 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 (引文中序号为笔者所加)应该说这佯的表述是比较简洁明了的。但如前所述,笔者认为还应加上“信息意识”这一要素,它不是具体信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就教师对信息的态度、认识层面的要素;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信息素养中的观念性问题;而只有观念的更新和确立才是带有根本决定性意义的转变。

    就教师信息素养中的各层面来说??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以及对信息较强的敏感度,有获取、分析、加工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这四个方面并非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在于最后一个方面??对信息的利用。正如何克抗教授指出的,教师“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美国的Christina Doyle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也指出信息素养在其能力方面表现的较高层次,应当是“组织信息使能有实用性;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见桑新民教授文《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 那么,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就是要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不达到最后这一效果,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有何意义?那种一味只着力于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层面培训的做法是片面的,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从实际出发,教师创造性地活用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决定了对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和评价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

    现在和不太远的将来,教师创造性地活用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将仍然较多地体现于常规课堂教学以及常规课堂电化教学之中,绝非仅仅表现与直接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等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常规电化教育手段在相当长的时期还不会被淘汰。我们在培养和评价教师信息素养时,不能不考虑这一因素。因而,也就决定了培养和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要求。

    尽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索的重要课题,也已经出现了如小学语文“四结合”、“几何画板”以及“WebQrest”等比较成功的“整合范例”,它们确有利于改变现有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落实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的主体、主动地位和协作的方式,也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必须看到,我们国家如此之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至更远一些的将来,由于基础教育中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目标的限制、不同年级和学生年龄及知识水平的限制,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财力物力状况的限制,就我国广大地区每学期的课时总量而言,常规课堂教学(含常规电化教学)将占每学期课时总量的70%以上。这是基于以下对现实状况的调查统计和预测得到的数据??

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