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教师信息素养的终极体现并非一定是在纯粹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应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整合”??即创造性地以多种方式活用信息于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有所创新。其实,当教师活用信息于自己备课时,即使是备最常规的课,这也就是一种对信息的创造性的再编码;对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而言,即使在他最普通的常规课堂教学(含运用常规电教媒体)中,也同样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信息充分占有和创造性地活用而带来的清新气息如春风扑面而来,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3、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构成要素
根据以上实际分析,结合何克抗、桑新民等国内外教授专家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教师信息素养特有的构成要素:
① 对信息、信息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有正确的理解;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及获取所需信息的欲望,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
② 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③ 能准确、快速地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
④ 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布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
⑤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或存储)自己生成的新信息。
⑥ 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
⑦ 有明确并遵守信息道德,懂得维护信息安全。
三、尝试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目标在客观上对行为具有导向、激励、调控、评价的功能。在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尽快提高信息素养的今天,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有了这样的评价体系,将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目标明确地努力参加有关提高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学习;对学校编制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计划、阶段目标以及教师信息素养考核方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行动的目标一旦明确,地方和学校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中,就能探索到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虽然这样的评价体系可能一时还难以做到绝对科学和完善,但比完全没有要好;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去完善它。脱离实践的理论是苍白的,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是盲目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非专业教师或专门工作人员)
一级
指标
与权重 |
二 级 指 标 |
评价等级及赋分 |
A |
B |
C |
D |
累 计 |
信息意识及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态度
20% |
1、能举例说明信息的迅速传递、有效获取和利用在当代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
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