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3)

2010-06-17 17:13

    ① 笔者对某中等城市几所省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小学教师当前将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运用于教学的情况作了调查和分析(不论是否已做到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除外)。一般来说,中小学教师每周平均任课量约12至13节,以一学期平均20周计算,中小学教师每学期任课总量约240节或260节。以两所有代表性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管理部门和侧面了解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中小学教师

平均周任课量(约)

中小学教师全学期平均总任课量(约)

现今每学期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节次)最多的人

现今每学期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节次)最少的人

12?13节

240?260节

5?12节次

0?4节次

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占

个人总课时百分比

一所学校 2.1%?5% 另一所学校 1.9%?4.6%

0?1.7%/1.5%

实 际 人 数

1?7人

57?74

占该校任课教师总人数百分比

1.7%/8.6%

98.3%/91.4%

须知,这是省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统计数据,倘若在一般中小学,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以上数据所反映的并非全国发达地区和有关实验的“排头兵”学校的情况;而正因如此,它才更具有典型意义??何况,它毕竟来自省级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当然,这其中既有硬件条件尚未到位的限制,也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在进行之中的因素。

    ② 那么,我们预测一下:即使“十五”以后,学校计算机等硬件条件、环境有了充分的改善和发展(比如,假设每个年级拥有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学校拥有两个以上多媒体教室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突破,除了如类似小学语文“四结合”、初中几何画板等这样完全的整合范例以及WebQuest的成功发展,教师日常教学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频率大约也只有自身任课总量的30%左右,至多不会超过50%。依据是:以基础学科每位教师平均每周使用4节次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计(网络教室的使用率几近100%),一学期也只有80节,仅占教师学期任课总量的33%左右;因为不论是整合或辅助教学的各种软件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是硬件环境的条件限制,抑或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本身和不同教学目标的限制,以及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不同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时数总是有一定限度的。相信熟悉基础教育的人对上述现实状况和预测的数据会有比较充分的理解。

    那么,现在和不远的将来,还有60-70%左右或更多无法直接运用信息工具和技术的常规课堂教学怎么办?就没有任何改革或改进的出路了?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这样的常规课堂教学、常规电化教学中就无法体现因而毫无用武之地?所以他们就不需要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