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大师整理(全部都是精华)(3)

2021-09-24 14:27

12.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3.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

上具有独占性;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14.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5.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

16.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

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

限价,或规定利润率。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

第3页共29页

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

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

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

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5.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

8.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

9.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G=C+S+T

10.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 S+(T-G)+(M-X)、C+I+G+(X-M)= C+S+T

1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部门

1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14.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

15.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Y=C+S可得:S=Y-C

16.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

系。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

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2.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3.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价计算的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规模)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4.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

展。.

5.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6.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

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7.三要素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要素分解)

8.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金属进步因素对机构及增

长的贡献份额。

9.索罗余值:GA=GY-αGL-βGK

10.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矿长和收缩。经济周期

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GDP、就业、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够说明情况。

11.经济周期主要有三种类型: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

12.长周期又称长波周期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50-6-0年。中周期又称为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

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8年左右。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软周期,他的平均长度约为3-5年。人们一般关注的都是中周期。

13.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分为:古典性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14.一般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

张阶段又可以称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苏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是扩张阶段的后期,紧缩阶段的最低点

称为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称为峰顶。

15.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的状况、语气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国

第4页共29页

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16.在实际经济分析工作中,就可以把一系列经济指标划分为一直指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所谓一致性指标,

也叫同步指标,这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

体经济所处状态。在我国,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视为一致指标。所谓

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例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

广义货币M2等就属于先行指标。所谓滞后性指标是对总体经济运行中能够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入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大师整理(全部都是精华)(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湖边有棵许愿树 - 3 爱不被祝福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