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经济生活》
考前第15天 以个人为行为主体的知识
一、货币的使用者 1.货币
(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纸币
(1)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现状: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3)特点: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3.结算方式
(1)种类:现金收付和转账收付。
(2)工具: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理智的消费者 1.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2.影响消费的因素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高档耐用品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
③在替代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就越大。 ②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4)影响消费的心理因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3.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光荣的劳动者 1.就业
(1)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措施
①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2.维权 (1)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2)措施
①党和政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②前提: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者义
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③依据:依法签定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④方式: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四、理性的投资者 1.储蓄存款
(1)种类:活期储蓄、定期储蓄。
(2)收益: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股票
(1)性质: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重要筹集资金的方式,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2)收益
①股息或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 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3.债券
(1)作用: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2)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4.商业保险
(1)作用: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2)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3)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五、诚信的纳税人 1.原因
(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要求
(1)义务:公民树立纳税人意识,自觉诚信纳税,反对偷税、欠税、骗税、
抗税行为。
(2)权利: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六、市场的参与者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考前第14天 以企业为行为主体的知识
一、商品的生产者 1.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明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企业的经营
(1)义务: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2)措施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融资:企业可以通过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
二、市场的参与者
1.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2.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1)遵守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2)遵守法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3)遵守道德: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三、涉外经营者
1.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
3.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考前第13天 以国家为行为主体的知识
一、制度的制定者 1.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