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建立了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出国(境)培训、学历培训等为补充的培训体系。10年来全国开展各类公务员培训1700多万人次,参训率已由1996年的26%提高到2002年的62%,推动了政府工作效能的大幅度提高。
5、在公务员调任方面:对领导和“热点”职位有计划地轮岗,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监督,也有利于他们的全面成长。推行公务员在任职和执行公务时的回避制度,有利于改善公务员的工作环境。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80万公务员进行了轮岗,同时,有3万余公务员进行了任职回避。
6、在公务员辞退方面:打破终身制、铁饭碗,实行辞退、辞职制度。在人事制度的“出口”,新陈代谢机制逐步确立,机关“能进不能出”的积弊开始革除。那些不干事、不尽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公务员被清理出队伍。从1996年到2002年,全国共辞退国家公务员17875人,另有28626人辞职。
7、在公务员权利监督方面:打破“有权力无监督”,实行廉政约束机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务员纪律和行政处分方面的规定,加强了对公务员的有效监督。10年间,共有15万多公务员受到各种行政处分。国家还颁布实施了《公务员行为规范》,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
8、在公务员申诉方面:打破权利义务失衡,实行申诉控告制度。过去忽视个人权利保障的倾向得到扭转,公务员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据统计,申诉控告制度实施以来,各级人事部门共受理公务员申
诉287件,其中撤销或者建议撤销原处理决定的占到20%。
在2011年8月中旬举行的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贺国强透露,今后国家将从5个方面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具体举措有:制定公务员法;坚持“凡进必考”,积极探索政府机关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新途径,大力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研究公务员队伍科学分类管理的办法;加强作风建设;抓紧出台公务员能力标准框架,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深化工资改革等。
第三章 问题与不足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由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及其政治文化背景所决定,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无法快捷、灵活而有效地回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挑战。这些都为中国政治蒙上一层阴影,给群众造成众多的心里障碍,导致效率的低下和缺乏公开透明性。例如:完全的控制导向,组织结构机械封闭,缺乏行政伦理道德约束等等。对于存在的不足我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录用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法定的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取的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录用为公务员的制度。
1、考试制度缺乏统一性
我国没有统一的公务员录用制度,中央和国家机关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试时间不统一,考试成绩也不能互相承认,许多考生在各地不停奔波,财力、精力等耗费颇大,这些都使得公务员考试的招考成本很高,极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此外,从我国历次招考公务员的实践来看,从用人单位提出录用计划到新录用的公务员正式上岗,需经发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从开始到结束一般要三四个月时间,长的要半年时间。其产生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招录周期较长,用人单位的空缺职位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
由于招录实行单轮淘汰制,使部分优秀考生失去了录用机会,形成了人才与用人单位的供需脱节,考录成本较高。
2、公务员录用的科学性存在不足
一是考试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手段是笔试和面试。对国外普遍采用的情景模拟、心理测验、笔迹辨析等辅助方法缺乏研究和应用。二是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不尽合理,或内容过于冗杂,或题目过偏过难,或试卷结构重记忆、轻应用,使考试的区分功能受到削弱,职位分类对工作的要求也没有在考试中得到科学体现。 其次,面试考官的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考官队伍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组织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官员,二是高校和行政学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前者具有一定的干部选拔任用经验,但对于政府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研究,对于考生的书面和口头答案理解不深,判断不准。后者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对社会需要和岗位特点研究不够,在面试中往往对能说会道的考生予以高分,对那些不善言辞但同样适宜于机关工作的人员则不予考虑。这类面试考官评分的标准,通常都是根据自己主观喜好和印象,加之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客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因而测评结果很容易出现偏差。
3、录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违反原则的行为
虽然《公务员法》确定了公平、竞争、择优、平等的考试录用原则,但是在考试录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违反原则的行为,如:对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免考, 对“凡进必考”原则坚持不彻底。《国家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凡是录用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人员,必须经
过考试择优录用。但从当前公务员录用的实际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所录用人员没有经过考试,存在“划转”公务员和“集体转正”现象。公务员报考资格认定具有随意性,我国目前在对国家各级公务员的考试录用中,对某一职位的报考条件往往是由用人单位来随意规定,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考试录取工作的公平性,而且为考试录用中的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
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所确定的考核原则与内容、标准、方法以及程序等,对所属公务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考核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选拔优秀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和激励公务员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和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
1、考核内容缺乏量化指标,难以保证考核结果准确
注重定性考核,忽视定量考核,需要重点考核的绩效无法落实。公务员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是考核工作的实际绩效。而机关工作本身难以量化,考核指标难以确定,加之有些单位在实施公务员考核中往往偏重于定性考核,忽视定量考核。而仅仅凭印象、靠感觉,就会容易在考核过程中出现“晕轮效应”、“宽容与严厉误差”等现象。
2、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测评标准。当前的考核体系中,仍存在着等次设置不合理,缺乏衡量干部实绩的具体标准等问题。而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