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综述(4)

2020-06-03 11:50

结肠的糖苷酶可降解多糖及环糊精,所以利用多糖和环糊精可设计OCDDS的前体药物及其药物载体系统。多糖和环糊精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葡萄糖-类皮质激素和葡聚糖形成的复合物可阻止小肠的酯酶对其的降解,而在糖苷酶丰富的结肠可快速被降解释放出皮质类激素。环糊精在结肠液中可被细菌发酵,在胃和小肠只有轻微的水化,而不被吸收,可作为理想的前体药物载体。Uekama 等制备的联苯乙酰(BPAA)-环糊精复合物和联苯乙酰氨环糊精复合物,二者在人工胃液、小肠液中12~24 h几乎不释放药物,而在人工盲肠液或结肠液中12~24 h释放50%~100%的模型药物,药动学数据显示前体药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利用结肠酶系所设计的OCDDS具有自调式的优点,但是所用载体材料在结肠降解速度一般较慢,可能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较低的问题。

利用结肠的特有细胞株设计自调式的OCDDS结肠的特异细胞株如结肠的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异单克隆抗体能和结肠肿瘤细胞结合。Wirth 等用顺乌头基偶联麦芽凝集素和阿霉素制成前体药物,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对caco-2及MOLT-4细胞的结合及抗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前体药物和结肠癌caco-2细胞的结合率为正常结肠细胞或淋巴MOLT-4细胞的4.5倍,对caco-2细胞的抑制率为39%,而对MOLT-4细胞的抑制率仅5%,前体药物对caco-2细胞的抑制率为游离药物的1.6倍,显示出前体药物对结肠癌细胞有较好亲和性。Smith等发现结肠癌细胞抗原Ep-Cam的抗体(anti-Ep-Cam)与在268位经人工修饰后的人羧肽酶

A1(ChCPA1-T268G)的偶联物

(anti-Ep-Cam-ChCPA1-T268G)能水解甲氨蝶呤的前体药物:甲氨蝶呤-α-3-环丁基苯丙氨酸和甲氨蝶呤-α-3-环酪氨酸。如将前体药物与anti-Ep-Cam-ChCPA1-T268G和结肠癌HT-29细胞一起孵化,结果显示甲氨蝶呤前体药物有非常好的杀灭HT-29细胞的活性,而对其他正常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此方法即是利用羧肽酶和结肠癌细胞结合再水解前体药物,游离药物再杀灭癌细胞。利用结肠的特异细胞株设计的自调式OCDDS有较高的特异性,在降低抗癌药物毒性和结肠癌的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脉冲式的OCDDS利用电磁、超声波设计的脉冲式释药体系已有许多报道,但这种方法设计的OCDDS还未见报道,可能是由于临床应用的复杂性,限制了它的发展。随着临床治疗手段的进步及用药个体化的发展,这类制剂应有很好的前景。将药物、示踪物、对电磁或超声波敏感的材料及相应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微球等类型,使其在胃肠道稳定。口服后通过体外监控,待其到达部位后,再在体外用电磁或超声波的诱导,使其释放药物,即作到所谓的点控释放,这种方法特别适应于结肠癌的治疗,由于结肠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差,这样就可能从根本上控制化疗药物对正常胃肠及全身的毒副作用。 1.4 新型氨基水杨酸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氨基水杨酸盐现已开发多种制剂(颗粒剂、混悬剂、液体或泡沫性灌肠剂及栓剂等),成为治疗轻中度IBD、尤其是UC的诱导治疗与维持缓解的一线药物。

1.4.1 5-氨基水杨酸类前药类制剂

1、巴柳氮

巴柳氮(basalazine,Colazide,贝乐司,塞莱得)是5-氨基水杨酸经偶氮键与P -氨基苯甲酰β丙氨酸连接而成。口服用药后,巴柳氮原形药物可一直到达结肠,在结肠处经细菌酶的作用使偶氮键断裂,释放5-氨基水杨酸产生抗炎作用。本品不良反应少,易于耐受,有利于长期维持治疗。常规服用剂量为一日4~12 g,平均一日6.7 g。McIntyre等针对79例UC患者进行的对照研究显示,本品有效率略优于奥柳氮,且具有减少夜便的效果。 2、奥柳氮

奥柳氮(olsalazine,Dipentum,畅美)系2分子5-氨基水杨酸借偶氮键相互连接而构成偶氮二水杨酸,在小肠中不易吸收,进入结肠后在细菌作用下,裂解为2分子5-氨基水杨酸发挥治疗作用。奥柳氮具有一定的刺激小肠分泌(主要是重碳酸盐)作用,可使肠内液体负荷增加,软化粪便,甚至有一定的致腹泻作用。因此,本品宜从低剂量开始,一般以一日2 g为限,维持剂量为一日1 g。本品裂解时间集中,血药浓度偏高,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因而似有渐被巴柳氮取代的趋势。

1.4.2 5-氨基水杨酸被膜剂

口服和局部氨基水杨酸制剂联合应用能改善IBD患者的临床预后。在氨基水杨酸药物外包被被膜,可以起到定位释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口服制剂的治疗效果。目前主要的被膜制剂有两种:一为时间依赖性缓释被膜制剂,当药物在消化道内前行时,随着时间推移不

断释放出活性氨基水杨酸成分;第二种为pH依赖性缓释/树脂包被制剂,在药物到达回肠末端和结肠时,一旦pH值呈碱性,被膜即溶解,释放出5-氨基水杨酸。 1、时间依赖性缓释被膜制剂

由乙基纤维素制成包被的美沙拉嗪控释微小胶囊剂商品名颇得斯安(Pentasa),服用后在小肠中开始释放5-氨基水杨酸,其释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肠道pH值的升高而增加。服药后60 min可从小肠检测到溶解的本品,280 min时可在结肠检测到。4 h后血中乙酰化美沙拉嗪达到高峰。本品在回肠造口术患者和正常志愿者中均易于耐受,口服后约50%释放入小肠,随后吸收入血并随尿液排出,其余50% 在结肠随粪便排出,提示其在小肠和结肠中均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研究表明,本品对广泛性结肠炎或左半结肠炎的疗效相似。

2、pH 依赖性缓释/树脂包被制剂

聚丙烯酯树脂Eudragit也可用来包被5-氨基水杨酸以延缓其释放。

莎尔福(Salofalk)是利用Eudragil-L包裹的美沙拉嗪肠溶片。本品服用后在小肠上端开始溶解,但主要在回肠末端和结肠释放。 安萨科(Asacol)是利用Eudragit-S包裹美沙拉嗪,其外衣厚80~120μm,当pH值升高到7以上时崩解并释放美沙拉嗪。研究表明,本品在回肠末段已开始释放活性药物,但大部分可至结肠再释放。由于肠道通过时间及肠内pH值的差异,本品个体间生物利用度差异

较大,差异约介于15%~30%之间。

艾迪沙(Etiasa)系法国进口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同时利用Endragit-S与-L包裹美沙拉嗪,其通过控制2种多聚体的配比,准确控制美沙拉嗪的释放部位。本品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膨胀溶解,虽有部分吸收,但在结肠仍保持足量的剩余有效剂量。

SPD476(美国商品名Lialda;欧洲商品名Mezaant;其他国家为MMX美沙拉嗪)是一种新型、一日1次用高浓度美沙拉嗪制剂,利用多基质系统(MMX)技术使活性药物在整个结肠释放。类似药物还有Lpocol和Mesren 等。

与各种美沙拉嗪缓释及控释制剂相比,巴柳氮等偶氮键类前药制剂具有减少5-氨基水杨酸吸收,提高进入结肠的药物浓度的特点,但因其并不会在小肠发挥作用,因而无治疗回肠炎症的作用。结肠内细菌对5-氨基水杨酸及乙酰5-氨基水杨酸代谢的影响尚未见充分的研究报道。药物在结肠的通过时间,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制剂间也有差异。目前,不同制剂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尚无明确定论,不过一些研究提示,不同制剂临床效果差别不大。 1.4.3 5-氨基水杨酸的其他制剂

临床上使用的还有一些5-氨基水杨酸其他制剂,包括5-氨基水杨酸灌肠剂及5-氨基水杨酸栓剂等。5-氨基水杨酸灌肠剂适用于轻、中度结肠远端UC患者,尤其适用于病变部位距离肛门60 cm以内的UC患者,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小。5-氨基水杨酸栓剂适用于病变在直肠者,对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末段结肠炎效果也较好


美沙拉嗪综述(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论文选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