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 4-氨基水杨酸缓释制剂
4-氨基水杨酸是5-氨基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也是传统的抗结核药物,Campieri等先后报道其对UC治疗有效。国内学者徐子鹏首先使用4-氨基水杨酸缓释制剂口服和灌肠治疗UC患者,取得肯定疗效,提示4-氨基水杨酸的疗效起码不低于5-氨基水杨酸。4-氨基水杨酸同时具有以下优点:① 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在制剂加工的过程中对水、热、光等及制剂贮藏、时限、pH 值等减效、失效影响均低于5-氨基水杨酸;②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而5-氨基水杨酸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尤其是5-氨基水杨酸灌肠剂,几乎50%以上的UC患者不能耐受其激惹性,终因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不能缓解或加重等不良反应而被迫放弃治疗。4-氨基水杨酸治疗UC虽在实践中受到承认,但尚未在药理生化实验中得到支持,目前临床应用尚有争议。 1.4.5 在研制剂
1、5-氨基水杨酸甘氨酸盐
5-氨基水杨酸甘氨酸盐是由Kim等合成并评价的一种新型潜在结肠特异性前体药物。将本品与大鼠胃、近端小肠或远端小肠的组织匀浆和内容物在37℃下孵化,结果未检出5-氨基水杨酸,说明本品在肠道上段是稳定的,不易发生分解。将本品在大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孵化后,5-氨基水杨酸的释放量分别为65%和27%,说明本品在大鼠盲肠处(此处细菌计数与人类结肠十分相似)更易发生活化作用。故本品是具有希望的潜在5-氨基水杨酸结肠特异性前体药物。
2、5-氨基水杨酸谷氨酸盐、天冬氨酸盐
5-氨基水杨酸谷氨酸盐和天冬氨酸盐是2种新型5-氨基水杨酸氨基酸衍生物,都是结肠特异性前药,可以不依赖于微生物的偶氮键还原酶或肠道适宜pH的作用而释放5-氨基水杨酸。Jung等的研究发现,两种衍生物在胃和小肠不会分解。与5-氨基水杨酸谷氨酸盐相比,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的释放在小肠高、结肠低。5-氨基水杨酸甘氨酸盐可有效缩小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结肠炎的肉眼可见的病变并降低其组织学分数,对减少二十碳烯酸类的合成也有一定作用。多数5-氨基水杨酸天冬氨酸盐可以传递到结肠,其中约一半在24 h内被激活而释放出5-氨基水杨酸。比较5-氨基水杨酸天冬氨酸盐和游离5-氨基水杨酸,前者结肠内可供利用的5-氨基水杨酸更多。研究结果说明这两种都是有前途的治疗IBD的药物 3、ATB-429
ATB-429是美沙拉嗪H2-S释放衍生物,已进入 Ⅲ期临床研究。针对雌性Bal b/c小鼠的动物模型试验表明,ATB-429在减轻黏膜损伤及疾病活动度(血便、腹泻、体重减轻)方面均较美沙拉嗪优越,其可显著减少慢性粒细胞的浸润(MPO活性)和几种重要炎症细胞因子mRNA 的表达。
2.1 展 望
氨基水杨酸盐(Aminosalicylates)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
疗已有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有人将抗生素(磺胺吡啶)与水杨酸(5-ASA)结合成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后将其成功送达关节周围滑液中,并观察到其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挥抗菌(当时认为关节炎系链球菌感染所致)、抗炎作用的同时,所伴随的结肠炎也得到改善,SASP从而被用于IBD的治疗,这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的重大里程碑。迄今,SASP仍是治疗IBD的常用药物SASP虽然为治疗UC的有效药物,但约20%的患者因磺胺类过敏或不能耐受而停用。其最大剂量为4-6g/d,而美沙拉嗪最大剂量为4g/d,相当于SASP10g。美沙拉嗪缓释制剂外膜为聚丙烯树脂包裹,进入小肠和结肠时,通过乙基纤维素半透膜缓慢释放,半衰期为12h;其吸收率较低,吸收后40%以原形与血浆蛋白结合,故美沙拉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病例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除皮疹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外,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美沙拉嗪相对安全、高效,其发展前景广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由于美沙拉嗪的这种良好效果,使其成为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但我们需要找出更好的具有针对性的前提药物及其结构上的衍生物,或通过给药系统的改进,来提高它的治疗效果,为将来的IBD治疗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从各类OCDDS的定位性能、工艺的难易程度、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利用度来看,综合时滞效应和胃肠道pH差异设计的OCDDS,自调式和脉冲式OCDDS3种方法必将成为OCDDS的主流。单纯利用
时滞效应和胃肠pH差异设计的OCDDS其定位性还值得探讨。利用结肠酶设计自调式OCDDS时,如何使载体材料在结肠能快速降解及寻找无毒的结肠酶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能成为这种方法的核心,相信通过人们的努力将有一大批理想的材料面市。利用结肠特异细胞株设计的OCDDS具有特异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等许多优点,对结肠的肿瘤治疗将有重要的意义。脉冲式OCDDS可达到点控式释药的特点,目前虽无文献报道,相信不久将会成为OCDDS的研究热点。总之由于OCDDS在治疗结肠局部疾病、时辰发作性疾病及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均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和临床意义,OCDDS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与研究,相信将会有OCDDS产品陆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