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进生学生心理激励的研究开题报告马艳(2)

2020-11-29 23:4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跟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大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所以关注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已经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后进生的概念应表述为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呈现偏差的学生。如学业和品德均出现偏差,可称为双后进生。偏差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比较,纵向比较即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是否达到学生本人能够达到的正常水平,横向比较即是否滞后于教育目标与要求。

2.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有以下特点:(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趣味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门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变化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点。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现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3.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就是选定若干后进生,针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从这些心理问题表现的原因入手,实施心理干预,实现后进变先进或至少能恢复正常的状态。

(三)课题研究特色

本课题要就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健康,建立一个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体的生命教育网络。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融会贯通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网络。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帮助后进


对后进生学生心理激励的研究开题报告马艳(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课程中化学史教育实践与建议论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