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2)

2021-01-20 19:07

11期高江波等: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1401

地面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调查数据为主,向“地面

调查+对地观测+台站监测+模拟数据”四位一体的多数据源转变;⑤区划技术手段和定量方法多样化。在划分方法和技术方面,传统区域划分范式所采用的专家集成方法,在确定大尺度地域分异框架方面表现出分区定性确切、空间位置基本准确等独特的优势。然而受先验知识制约,在分区指标和具体界线走向等问题的确定上,主观性较强,不同方案之间差异较大。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定量地理学的兴起,区域划分研究中逐渐引入数理方法和技术,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等。

2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工作的新进展及其特点

近年来,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及其相关研究工作继续呈现活跃态势,其中,国家层面上完成的自然区划及相关工作主要有:①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22];②中国主体功能区划[23];③中国地理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24]。整个研究工作特点可以概括为:区划要素类型多样、自然综合区划“生态化”明显、区划空间单元及其尺度系列完整、技术方法鲜有创新、方法论思考有所重视、区划方案应用指向进一步强化等。

2.1区划要素类型多样

对自然地理单一要素的区划仍是区划工作的主体,体现在气候、植被、水文、地貌、冻土和动物等。在气候区划方面,郭志华等基于全国1973—2002年7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了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气候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分成4~7个气候因子区域[25]。杨绚等利用中国614个气象台站1974—2006年历年月平均降水资料,计算各站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及其干旱等级序列,采用REOF等方法对干旱等级序列进行气候分区[26]。类似的工作还见于毛炜峄等[27]、况雪源等[28]分别对新疆、广西的气候分区研究。

在植被区划方面,方精云等在简要回顾中国植被气候关系及植被分区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以往主要植被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案进行了评述,对有争议的主要植被界线进行了讨论[29]。徐文铎分布规律的

基础上,探讨了植被生态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指标

体系,建立了东北地区植被生态区划的分区系统,并划分了4个植被生态区、11个植被生态亚区和34个植被生态小区。最后对东北地区植被生态区划中的全国植被区划的第一分区界线进行了探讨[30]。

在水文区划方面,张静怡等通过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的水文区划方法,提出水文区划分析实质上属模式识别范畴,并指出选取最优的样本特征向量(分区指标)、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高效的分类器以及对研究区域的深入了解将是保证分类结果合理可靠的基础[31]。潘妮等在综合考虑水文分区中涉及的社会、自然、经济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水文分区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模糊系统的逼近理想解算法模型,并通过在云南省的应用,将云南省划分为4个生态水文区[32]。

在地貌区划方面,李婧等按照形态和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利用GIS和RS等空间技术手段,采用空间分析和地貌三维虚拟景观等方法,以高精度DEM、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遥感影像以及北京市地质图为基础数据,生成北京市地貌类型区划数据[33]。柴慧霞等在新疆地貌区划研究过程中,利用ArcGIS栅格化手段和数学模型,将地貌类型数据、Srtm-DEM数据和原始地貌区划数据等集成到统一的地理格网上,建立基于地理格网的地貌区划指标体系和综合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根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原则,自下而上逐级进行地貌类型的合并,得到地貌区划单元[34]。

在冻土区划方面,吕久俊等利用1981—2000年间中国东北地区的气候要素和雪深数据,将冻结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北的多年冻土地区,研究了冻结数模型在东北多年冻土分区的可适用性[35]。

在动物区划方面,黄薇等根据物种自然地理单元相似性聚类结果,并结合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条件,将整个高原的兽类动物地理区划划分至Ⅳ级,采用的是从基本的自然地理单元逐级向上到高级区划的研究方法[36]。此外,诸多学者还对中国不同省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行了区系及地理区划研究。

2.2自然综合区划“生态化”明显

承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趋势,综合自然区划的“生态化”趋势在近年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服务对象的变化,研究人员在传统综合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区划”、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机械设计说明书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