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钢的时间。一般为20~40min。其中把吹入氧气的时间称为供氧时间或纯吹炼时间。它与炉子吨位大小和工艺的不同有关。
3.2 装入制度
3.2.1 装入制度内容及依据
装入制度就是确定转炉合理的装入量,合适的铁水废钢比。转炉的装入量是指主原料的装入数量,它包括铁水和废钢。
实践证明每座转炉都必须有个合适的装入量,装入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得到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若装入量过大,将导致吹炼过程的严重喷溅,造渣困难,延长冶炼时间,吹损增加,炉衬寿命降低。装入量过小时,不仅产量下降,而且由于熔池变浅,控制不当,炉底容易受氧气流股的冲击作用而过早损坏,甚至使炉底烧穿,进而造成漏钢事故,对钢的质量也有不良影响。
在确定合理的装入量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要有合适的炉容比。炉容比一般是指转炉新砌砖后炉内自由空间的容积V与金属装入量T之比,以V/T表示,量纲为m3/t。转炉生产中,炉渣喷溅和生产率与炉容比密切相关。合适的炉容比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与铁水成分、喷头结构、供氧强度等因素有关。例如,铁水中含Si、P较高,则吹炼过程中渣量大,炉容比应大一些,否则易使喷溅增加。使用供氧强度大的多孔喷头,应使炉容比大些,否则容易损坏炉衬。
目前,大多数顶吹转炉的炉容比选择在0.7~l.10之间,表3-1是国内外转炉炉容比的统计情况。
大转炉的炉容比可以小些,小转炉的炉容比要稍大些。目前我国一些钢厂转炉的炉容比见表3-2所示。
(2)合适的熔池深度。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和延长炉底寿命,要保证熔池具有一定的深度。不同公称吨位转炉的熔池深度如表3-3所示。熔池深度Η必须大于氧气射液对熔池的最大穿透深度h,一般认为对于单孔喷枪h/H≤0.7是合理的。
(3)对于模铸车间,装入量应与锭型配合好。装入量减去吹损及浇注必要损失后的钢水量,应是各种锭型的整数倍,尽量减少注余钢水量。装入量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钢锭单重 钢锭支数 浇注必要损失
钢水收得率(%)装入量=-合金用量×合金吸收率(%) (3-1)
上式中有关单位采用t。
此外,确定装入量时,还要受到钢包的容积、转炉的倾动机构能力、浇注吊车的起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