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工艺(主要是热平衡计算)(9)

2021-01-20 19:07

第一批渣料是总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其余的第二批加入。如果需要调整熔渣或炉温,才有所谓第三批渣料。

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批渣料是在开吹的同时加入。第二批渣料的加入时间一般在Si、Mn氧化基本结束,第一批渣料基本化好,碳焰初起时加入较为合适。第二批渣料可以一次加入,也可以分小批多次加入。分小批多次加入不会过分冷却熔池,对石灰渣化有利,也有利碳的均衡氧化。但最后一小批料必须在终点拉碳前一定时间加完,否则渣料来不及熔化就要出钢了。30t转炉规定终点前3~4min加完最后一批渣料。

如果炉渣熔化得好,炉内CO气泡排出受到金属液和炉渣的阻碍,发出声音比较闷;而当炉渣熔化不好时,CO气泡从石灰块的缝隙穿过排出,声音比较尖锐;采用声纳装置

接收这种声音信息可以判断炉内炉渣熔化情况,并将信息送入计算机处理,进而指导枪位的控制。

人工判断炉渣化好的特征:炉内声音柔和,喷出物不带铁,无火花,呈片状,落在炉壳上不粘附。否则噪音尖锐,火焰散,喷出石灰和金属粒并带火花。

第二批渣料加得过早和过晚对吹炼都不利。加得过早,炉内温度低,第一批渣料还没有化好,又加冷料,熔渣就更不容易形成,有时还会造成石灰结坨,影响炉温的提高。加得过晚,正值碳的激烈氧化期,TFe含量低。当第二批渣料加入后,炉温骤然降低,不仅渣料不易熔化,还抑制了碳氧反应,会产生金属喷溅,当炉温再度提高后,就会造成大喷溅。

第三批渣料的加入时间要看炉渣化得好坏及炉温的高低而定。炉渣化得不好,可适当加入少量萤石进行调整。炉温较高时,可加入适量的冷却剂调整。

3.4 供氧制度

将0.7~1.5MPa的高压氧气通过水冷氧枪从炉顶上方送入炉内,使氧气流股直接与钢水熔池作用,完成吹炼任务。供氧制度是在供氧喷头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使氧气流股最合理的供给熔池,创造炉内良好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制订供氧制度时应考虑喷头结构、供氧压力、供氧强度和氧枪高度控制等因素。

3.4.1.氧枪喷头

转炉供氧的射流特征是通过氧枪喷头来实现的,因此,喷头结构的合理选择是转炉供氧的关键。氧枪喷头有单孔、多孔和双流道等多种结构,对喷头的选择要求为: (1)应获得超音速流股,有利于氧气利用率的提高; (2)合理的冲击面积,使熔池液面化渣快,对炉衬冲刷少, (3)有利于提高炉内的热效率;

(4)便于加工制造,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3.4.2 供氧制度中的几个工艺参数

3.4.2.1 氧气流量与供氧强度 A 氧气流量

氧气流量Q是指在单位时间t内向熔池供氧的数量V(常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量度)。其量纲为m3/min或m3/h。氧气流量是根据吹炼每吨金属料所需要的氧气量、金属装入量、供氧时间等因素来确定的,即:

V

Q =t (3-5)

式中 Q—— 氧气流量,Nm3/min或Nm3/h;


转炉炼钢工艺(主要是热平衡计算)(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3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英语 unit10 Section B 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