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全册的名词解释(8)

2021-01-26 23:21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锢”之后,被残害至死、徙、废、禁的有数百人。党锢之祸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这一时期,宦官为所欲为,政治更加黑暗。
36、九品中正制:公元230年,曹操病死后,曹丕为了称帝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妥协,采纳颖川士族陈群的建议,实施“九品官人”的选官制度。即:选择在中央做官的“著姓士族”为本州郡的中正、大中正,他们负责品定本郡属的杰出人才并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凡九等,报中央备案以为选官依据。九品中正制在实施之初曾起到某些积极作用,但是很快就被世家大族操纵,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也就演变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工具。
37、南北朝:指东晋十六国之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晋灭亡后,江南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四个朝代均以建康(南京)为都,历史上称之为南朝。在北方,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其后东魏和西魏又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北周灭了北齐,而北周亦为隋朝所取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都位于北方,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38、宗主督护制:宗主也叫做坞主或壁帅,均是在“五胡十六国”末期南逃的豪强大族。他们领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势力的武装首领。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北魏统一之初,只是消灭了一些敌对政权,对这些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根除。为了稳定统治,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该制度一直延续到孝文帝改革才为“三长制”所取代。
39、均田制:自西晋末年以来的社会大动荡,流民南迁造成了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局面,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北魏的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法,实施“计口授田”的“均田制”。其内容为:男子十五岁以上,授露田(不栽树的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如采用休耕法,田加倍授给;男子另给桑田二十亩。
人身老免课或者身死之时,所授田均要还给国家。
40、河阴之变:北魏武泰元年(528)北魏胡太后滥施淫威,毒死孝明帝。时北国内部一片大乱 ,先是到处发生叛乱,而后大将尔朱荣带兵进入洛阳,把胡太后和她年仅三岁的儿子沉入河底,另立敬宗。为了竖立威信,尔朱荣借大典的名义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县


中国古代史全册的名词解释(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红米清理不用的系统内置软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