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毕业论文完成版 - 图文(7)

2019-08-26 18:56

天津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7 酶切体系

Table 2-7 Components of enzyme digestion system

组分 10×Buffer 质粒 酶 ddH2O

加样量 10 μL ≤ 2 μg 2 μL Add to 40 μL

反应条件为37℃(或30℃)水浴3~4 h,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3.3.4 酶切载体的去磷酸化

选用牛小肠碱性磷酸酶(Calf Intestine Alkaline Phosphatase,CIAP)对酶切回收后的载体进行去磷酸化处理,如表2-8,去磷酸化体系按照60 μl标准反应体系进行。

表2-8 去磷酸化体系

Table 2-8 Components of dephosphorylation system

组分

10×Alkaline Phosphatase Buffer 质粒

CIAP(1 U/μL) ddH2O

加样量 6 μL ≤1 μg 2 μL Add to 60 μL

反应条件:先37℃水浴30 min,然后再50℃水浴30 min。

将去磷酸化后的产物按照PCR产物纯化回收的步骤进行回收,然后置于-20℃保存。

2.3.3.5 质粒载体与目的片段的连接

质粒载体与目的片段进行连接的体系见表2-9:

表2-9 连接体系

Table 2-9 Components of ligation system 组分 载体DNA 目的片段 Solution I

加样量 x μL y μL 5 μL

反应条件:载体与目的片段的摩尔比为1:3-1:10,16℃恒温条件下连接过夜。

2.3.4 酵母转化

酵母醋酸锂转化法[78-79]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5

2 材料与方法

(1)酵母感受态的制备

1)取斜面酵母菌种一环于5 mL YEPD液体培养基中,30℃静置培养过夜。 2)将上述过夜培养的菌液接种至装有50 mL YEPD液体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30℃,200 r/min振荡培养至细胞浓度为2×107个/mL(3~5 h),此时菌体处于对数期。

3)将菌液转至50 mL无菌离心管中,5000 rpm离心5 min,弃除上清液,再用25 mL无菌水洗涤两次,并弃去上清;

4)用1 mL 浓度为0.1 mol/L的LiAc缓冲液重新悬浮酵母菌体,然后转入1.5 mL的EP管中。

5)离心,弃除上清,并用0.5 ml浓度为0.1 mL的LiAc/TE缓冲液重新悬浮,每管50 μL进行分装,离心后,用移液枪小心吸除上清,并立即进行转化。

(2)转化

1)将1 mL鲑鱼精DNA煮沸5 min,并快速在冰上冷却。 2)对于每一个转化,都要小心按下列顺序加入“转化混合液”:

PEG3350(50% m/v) 240 μL 1.0 mol/L乙酸锂 36 μL ssDNA(2.0 mg/mL) 50 μL 转化片段(0.1~10 μg) 34 μL 3)剧烈振荡直到完全混匀。 4)30℃恒温箱中保温30 min。 5)42℃水浴中热激40 min。

6)13000 rpm离心30 s,去除上层转化液,然后加入1 ml YEPD重新悬浮菌体,30℃100 rpm振荡培养4 h。

7)离心去除上清液,用200~500 μL无菌水重新悬浮菌体,然后取适量菌液涂布G418抗性YEPD平板,培养2~3 d后挑取能够正常生长的转化子。

2.3.5 G418抗性基因的去除

本研究拟采用Cre-LoxP报告基因挽救系统[80-81],来剔除报告基因KanMX。首先利用醋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pGAPza转入酵母中,然后通过半乳糖诱导后,稀释涂布于无抗性的YEPD平板。待培养出单菌落之后,将单菌落对应点接到无抗性的YEPD平板和含有G418抗性的YEPD平板上,置于30℃恒温条件下培养2~4 d,挑取在无抗性YEPD平板上生长而在含G418抗性平板上不生长的菌落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转化子的KanMX基因是否去除。

2.3.6 黄酒发酵实验

2.3.6.1 种子培养

(1)菌种活化:取保存于甘油管中的酵母菌转接至YEPD斜面上,30℃条件下

26

天津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培养两天。

(2)一级种子培养:取活化的斜面菌种一环,接种于装有5 mL麦汁培养基的试管中,30℃恒温箱中静置培养12 h。

(3)二级种子培养:取一级种子液2 mL接种到装有100 mL麦汁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内,30℃静置培养24 h。 2.3.6.2 黄酒发酵

将30 ml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加有100 g 大米(煮熟并摊凉)、10 g麦曲、45 mL米浆水和60 mL清水的500 mL直口三角瓶内,塞上插有针孔的橡胶塞,置于30℃培养箱中发酵6 d。发酵期间每隔12 h称重一次,发酵结束后测定酒精度、残糖等基本发酵性能及高级醇的含量。

27

3 结果与讨论

3 结果与讨论

3.1 BAT1基因敲除对黄酒酵母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 3.1.1 BAT1基因的验证

以提取的黄酒酵母基因组为模板,以BAT1-U和BAT1-D为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基因片段,电泳结果显示PCR扩增产物较单一,特异性条带大小为1182 bp,与BATI基因大小一致,证明黄酒酵母基因组上存在完整的BAT1基因(图3-1)。

图3-1 BAT1基因的PCR产物 Fig.3-1 PCR production of BAT1 M:DL5000 DNA Marker;1:BAT1

3.1.2 重组质粒pUC-BABK的构建

3.1.2.1 目的片段的扩增

以黄酒酵母基因组为模板,利用引物BA-U和BA-D扩增BAT1基因上游的BA片段,利用引物BB-U和BB-D扩增BAT1基因下游的BB片段, 以质粒pUG6为模板,利用引物Kan-U和Kan-D扩增KanMX基因片段,电泳检测扩增片段,结果如图3-2所示。扩增出的DNA片段均与预期大小一致(BA:277 bp;BB:317 bp;KanMX:1613 bp),说明PCR扩增结果都正确。 3.1.2.2 重组质粒的构建流程

重组质粒pUC-BABK的构建流程如图3-3,将纯化的BA片段用EcoRI和BamHI进行双酶切,与经同样酶切后的pUC19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UC-BA。将纯化后的BB片段用BamHI和PstI 进行双酶切,与经同样酶切后的pUC-B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UC-BAB。将KanMX基因片段用BamHI进行单酶切,与经同样酶切并去磷酸化回收的pUC-BAB质粒连接,最终构建重组质粒pUC-BABK。

28

天津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2 BA、BB和KanMX基因片段的PCR产物 Fig.3-2 PCR product of BA, BB and KanMX fragment M:DL5000 DNA Marker;1:BA;2:BB;3:KanMX

图3-3 重组质粒pUC-BABK的构建流程图 Fig.3-3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UC-BABK

3.1.2.3 重组质粒的验证

根据重组质粒pUC-BABK的构建流程,分别将重组质粒pUC-BA、pUC-BAB和pUC-BABK进行酶切验证,电泳结果如图3-4。将重组质粒pUC-BA经EcoRI和BamHI双酶切,获得2686 bp和277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将重组质粒pUC-BAB经PstI和BamHI双酶切,获得2963 bp和317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将重组质粒pUC-BABK经BamHI单

29


发酵工程毕业论文完成版 - 图文(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管道支吊架位置的确定方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