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算算家庭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家庭生活的各项支出。 2.了解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花费状况。 3.继续提高课前调查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利用调查表引导学生分组探究。
2.课堂中利用讨论、交流、分享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导家庭生活的各项支出和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花费状况,懂得应当量入而出,精打细算。
2.自觉养成节俭的态度和习惯,懂得节俭就是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家庭各项支出的明细。 2.给自己算算一个月的花费状况。 3.教师课件的准备。
教学班级:六年级(4)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大体回答出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
教师:勤俭节约使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党和政府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制运动,这是利国利民的长期任务。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2.学生计算自己在家庭中支出的比重,看看自己每个月花费的钱有多少。 二、阅读与讨论。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文字,了解乐乐的疑惑。
2.教师提问:乐乐有件事情弄不清楚,他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有工作,家里还是很富裕的,但是每次买东西时,妈妈都会问:“非买不可吗?”,然后妈妈们买一件东西时,总是跑好几个地方,比价来比价去。这个时候乐乐总是觉得难堪,但是妈妈觉得应该精打细算,现在乐乐把妈妈的账本都拿来了,那接下来我们自己讨论一下吧。
三、小组讨论。
1.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乐乐家的账本。
2.小组交流自己家的账本,并互相计算自己的花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 3.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开展活动:
请一名同学做记者,对同学的消费情况进行采访:
《丑小鸭报》记者:感谢中队长给我提供了这一个采访和学习的机会。怀着
15
向大家学习的心情赶来参与机会,谢谢大家。
小品:一队员带着春游的食品、水壶、面包等,边饮边磕上长,吃不下,摇摇头。把半个面包扔了,定格。
小记者:请看,像这样的行为你见过吗?
小明:见过。上回春游,我们在一个中对做了统计,吃不了的食品扔掉的有11人呢,真浪费啊!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现在国家还不富裕,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所以,我们少先队员要开展“一字节约”活动。从自己身边做起,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
小记者:你说得对!一中有百,有千,有万……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邓奶奶的话:“我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党,要把增吉的一切和国家、人民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追求奢侈豪华、铺张浪费为耻,并把我的希望变成你们的行动,形成良好校风,这对国家、人民喝你们自己都是有益的,你们说对吗?”
学生:太好了!你们牢记老一辈无产革命家的教导,并把它付诸于行动,你们的这种做法,你们所发的倡议,我汇报社会一定要好好整理一下,登在《丑下鸭报》上,让全国的小朋友都知道。
五、教师总结:
大家都不计算过了自己在家庭里面的消费支出比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花费还是挺多的。虽然每个家庭的收入有区别,但是父母为你们的付出都是巨大的。父母挣钱很辛苦,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六、布置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算算家庭帐——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6
4.说说零用钱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生活上注意节俭,不和别人比吃穿。 3.学会有计划的安排和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节约每一分零用钱。学会有计划的安排和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教学准备:
1.学生给自己算算自己零花钱的花费状况。 2.教师课件的准备。
教学班级:六年级(4)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春节都会得到很多红包,也就是你们的零用钱,那么你们平时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二、阅读与讨论。
1.同学们,阅读课本上24页的内容,你能帮助书中的小同学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吗?
2.学生分组,并且小组合作完成填空,教师巡视并给出指导意见。
3.小组组长就小组成员的讨论的出来的建议进行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并且进行相关评价。
三、全班交流。
全班活动一:我的零花钱。
1.请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部分享自己以前的零花钱使用情况。 2.小组进行统计和分类,将小组成员的零花钱情况进行分类。 3.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4.小组组长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分析本小组成员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全班活动二:我的零花钱计划。
1.列举若干学生比较喜欢的食品、玩具、学习用品、图书、娱乐活动等,并且标明每种东西或者活动的价钱。
2.让学生在20元的限额内,自己定一个花钱计划,并且在小组内交流,说明自己安排的理由。大家再评价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
3.考虑选择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班内做介绍。
4.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花钱时应该考虑的几个原则: (1)首先考虑必须要买和最想要的。
(2)在有限的钱数中,想办法满足一些需求。
(3)现在不买以后不要买,而自己又很得到的,可以先买,不那么着急需要的,以后能卖的,先放一放。
(4)留一点儿零钱以做应急之需。 五、教师总结:
1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已读过的一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草的场面,深刻地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然而,每当中午就餐结束,走进食堂大厅,展现在面前的却是大量吃剩的饭菜,有的甚至根本没吃几下,就这样浪费了,令人心痛。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承受着饥饿的煎熬,在我国的贫困地区也同样存在着粮食短缺情况。同时希望吃方便面的学生不要把吃剩下的纸碗,扔在厕所里面,堵塞管道,影响卫生。当然在其他的各个方面,我们也可以做到勤俭节约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零花钱,但是大家很少认真去计算过自己的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很少去认真想自己的零花钱要怎么样使用才是合理的。今天我们的课程就让大家有了这样的意识,所以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给自己的零花钱做个计划,并且希望家长能参与进来指导和监督。那么,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再见同学们。
板书设计: 我的零花钱
我的零花钱计划
教学反思:
18
5.从一粒米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3.自觉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们做到在日常小事中珍惜粮食,自觉爱惜粮食,不浪费。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到课外或者附近餐厅观察就餐时剩饭菜的情况。 2.了解学校公共场所用水的情况。
3.将从前学习过的额人口资源对比图、本课课本内容进行简单联系和整理,也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教学班级:六年级(4)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有句话叫“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古语,说的就是积少成多的意思。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调查观察发现了,每天午饭后,食堂的泔水桶里面都会堆积着大半桶吃剩的米饭、馒头和菜,洗碗的水龙头也总是“长流水”,食堂的阿姨每次看见这样的情况都会心疼地摇头。于是,我们利用午休的时间,分头采访了不同年纪的同学。令他们吃惊的是,被访问的同学几乎都有过浪费粮食和不注意关好水龙头的行为,但是谁也不把浪费当成一回事。社会进步了,生活富裕了,为什么还要讲节约呢?
二、全班活动。 活动1.:
1.播放图片或者视频,介绍农民种植水稻的艰辛。
2.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同学们,你见过浪费粮食的现象吗?看到这些现象你想说什么呢?
3.揭示本文课题:很多人都认为“一粒算什么呢?微不足道!”。那么一粒米到底值不值得珍惜呢?咱们今天就从一粒米说起,谈谈生活中的节约问题。
活动2.:
1.带领大家计算,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2.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浪费行为:不批评,但是你们有没有浪费过粮食?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看了这组数据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活动3.:
1.向学生们讲述某年粤北山区的同学们吃白饭也不吃汉堡的故事。
2.引导学生谈感受:你知道这些同学的选择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吗?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呢?
3.结合图片和学生们的生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粮食现状,感受节约的重要性。
4.一方面是很多人的温饱问题尚待解决,另外一方面是毫不在意的浪费,还有我国每年巨大的粮食缺口,了解了这些情况,你又想说什么吗?你以前有想过这些问题吗?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