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为平凡感动
教学目标:
1.以情感受人,引导学生关注平凡,体验感动。
2.从生活的细节中寻找令人感动的瞬间与点滴,体会从这些事中所体现出的高尚人格和人间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凡才是社会常态,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平凡事,体验平凡中的感动。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故事、图片、照片、录像、音乐。
2.了解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收集对学生有启发性的关于生活中的平凡方面的故事或文章。
教学班级:六年级(4)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过程:
一、范例引导。
人们常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尽管这样,可还是有些人的名字永远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他们的故事依然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令人感动不已。
同学们,历史长河,英雄辈出,老师也仅仅是从无数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中随意选取了几位。每当我们想起他们,总是忍不住心潮起伏,潸然泪下。话又说回来,其实生活中能感动我们的人和事真是太多了。这是因为他们太普通了,普通得就像一粒沙、一滴水,所以从不被人注意。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同样体现着高尚的人格,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温暖,感受到友情、亲情、人间的真情。阅读书本32——33页的案例,列举几个让你感动的人和事,让我们来《为平凡感动》吧!
二、以情感人,为平凡感动。
1.感动父母的亲情:有一类人,他们从我们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不知流过多少汗,受过多少累,有的可能还流过血、流过泪,但始终都无怨无悔。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就让我们静静地想一想,父母为你所做的令你难忘、使你感动、落泪的事。
适时引导学生从别人讲的故事中说说听到了什么?是否与他(她)有共同的感受?
我想,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平凡的,而且它分散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细小与琐碎之中,但其中却体现出最无私、最伟大的父爱与母爱。它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心动魄,只有和风细雨,只有润物无声,这就叫做“大爱无痕”。(板书)这就是人间最真挚、最感人、最让人割舍不了的亲情。所以,古今中外,才有了那么多思乡的忧愁与美丽,才有了更多的感动与泪水。让我们来齐读一首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感动别人的相助。
同学们,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不仅仅是得到父母的关怀与关注,想想你的生活中曾经还有谁帮助过你,感动过你呢?同座之间相互说一说,交流与沟通一下。
选一两个同学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同学说说自己通过交流与倾听感受到了什么。
25
3.感动他人的真情。
生活中可能还有些事情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它们依然让我们感动不已,甚至撞击着我们的心房。让我们来看一组照片,仔细地看一看,认真地想一想,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课件:感动系列照片)
三、为典型人物在平凡中体现的伟大而感动。
1.出示徐本禹照片,问: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张相片,他高高的个头,方方的脸庞,戴着近视眼镜,在一块早已褪了色、掉了漆的黑板上写着字。他是谁呢?
2.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走近他,认识他。(课件:感动中国) 3.此时此刻,我们走近了他,认识了他,你想说些什么呢?
徐本禹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贵州支教的两年中,他也曾经有过动摇,想到过放弃,但是他想到的是大山深处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想到大山深处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留坚持了下来。主持人白岩松说,“人”字加上“一心一意”的“一”字,就是“大”。徐本禹就伟大在坚持不懈,伟大在情真志坚,伟大在善良执着,所以他感动了孩子,感动了山村,感动了贵州,感动了中国。
四、释放课堂中积蓄的情感。
感动也许只是一瞬间,过去了,也就成了美好的回忆。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空白的感恩卡。现在,就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上面,永远珍藏起这份人间的真情与美好的回忆。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令我们感动的事太多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因平凡而感动,因感动而行动。
板书设计:
敬业工作——自己获得得快乐——传递快乐——他人接受快乐
教学反思:
26
4.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更会带来很多快乐。
2.情感体验目标: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3.行为改善目标: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技巧。 教学准备:
1.录音:盲人与灯笼的故事。 2.盲人闯关游戏布置。 教学班级:六年级(4)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过程:
一、暖心活动。 游戏:盲人添鼻。
1.先在黑板上画出数个脸,每组先派出一名同学,在距离脸一定距离的地方看准位置后,蒙上眼睛,原地转动三圈,然后拿上粉笔给脸上添鼻子。
2.同组同学自愿上去帮助。帮助者只能用语言提示,而不得动手。 3.请同学谈游戏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与感受。 4.揭示课题。 二、情感共享。
1.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解决,也会碰到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一提到帮助他人,有的同学马上会想到捐款、捐物,或是打扫卫生、擦玻璃什么的,当然,这些也是帮助他人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时候,帮助他人不是在老师或者学校号召之下进行的,也并不是你必须做的,而是出于自觉自愿。帮助他人的方式有时是看得见的,比如:帮助妈妈去买菜,帮助同学补课,或者是给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等,但有时,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或安慰。帮助他人不一定要具备更多的条件,只需要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阅读书本34——35页的故事,小组交流生活中帮助别人或受人帮助得到快乐的故事。
2.指名学生全班交流他们的故事。 三、活动体验。
1.全体学生分组扮演残疾人,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扮演时,要最大限度地逼真。
A、聋人询问道路。 B、盲人过马路送信。 C、哑巴与人交流。 D、肢残者搬运物体。
2.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后必须仍然保持这样的状态。
四、非常互动:学生保持着上次游戏的状态,进入了情景中。 1.出示情景:
(1)下雨了,肢残者没有雨伞。 (2)盲人组迷路了。
(3)聋哑人要随着节奏唱歌或跳舞。 2.同学交流:我会怎么做?心情会怎样? 3.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7
五、画龙点睛。
1.《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志中讲述盲人与灯的故事。 2.请各组同学谈扮演残疾人的感受和希望。 3.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歌词,并合唱。
4.小结:让我们记住盲人说的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其实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快乐就是最大的回报。
【补充资料】
盲人与灯的故事: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僧人顿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生活禅理:点灯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
板书设计:
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 点灯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
教学反思:
28
第二单元 为了建设新中国
主题一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
1.从艰难中起步
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3.感受当时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2.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的采访活动完成的情况? 2.中国政区图?
教学班级:六年级(4)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跟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主席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描述为‘一穷二白’?什么是‘一穷二白’呢?‘一穷’指什么?‘二白’指什么?请朗读教科书第37页老师的讲述?
二、新授
1.交流与讨论?请学生阅读37页关于“洋货”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想,进行交流与讨论?
(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
2.讨论与思考?“当年人们的生活要依靠这么多洋货,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到:“这些在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甚至早已被淘汰不用了的生活用品,在那时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来的,国内很少有工厂能生产这些产品?说明了旧中国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落后?”
三、教师总结
这些带“洋”字的物品大多是从国外输入进来的,国内生产这些物品的工厂寥寥无几?在旧中国留下的落后面貌面前,当时的中国人民,也就是同学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经历了一一些什么呢?我们将在下次课上学习?
板书: 一穷二白 洋货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