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生产领用A材料2800千克。
(1)12日,在本市购入A材料3000千克.价款145500元.增值额2473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5日.生产领用A材料2600千克。
(5)20日,从外地某公司购入A、B两种材料,其中A材料2500千克,单价45.70元,价款114250元,B材料2500千克,单价100元,价款250000元,两种材料的增值税共为61922.50元。另外,两种材料的运杂费共为l560元.其中运费可予以抵扣的进项税为60元。两种材料已验收入库,运杂费按材料的重量分配。 (6)24日,生产领用A材料4000千克。 [要求]
(1)计算各批购入A材料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分别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列式计算7月份A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和月末结存成本。
4、[资料]北方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该企业2001年7月初“原材料”科目为借方余额135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为借方余额11961.40元。7月份发生经济业务如下:
(1)4日,上月甲企业发来的在途A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该批材料实际成本75400元,计划成本77700元。
(2)10日,向乙企业采购A材料,价款110000元,增值税l0700元,运杂费1600元(其中运费1000元),货款1303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110000元。
(3)12日,向甲企业购入A材料,价款150000元,增值税25500元,该企业已代垫运杂费2000元(其中运费1300元)。企业签发并承兑一张票面价值为177500元、一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结算材料款项,该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160000元。
(4)15日,向丙企业采购B材料4000千克,价款为150000元,增值税为25500元,该企业已代垫运杂费2400元(其中运费1400元)。货款共1779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收到。
(5)25日.向丙企业购买的B材料已运达.实际验收入库3930千克.短缺70千克属定额内合理损耗。B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38元。
(6)26日,按照合同规定,向丁企业预付购料款50000元,已开出转账支票支付。 (7)28日,向丙企业购买B材料,价敦100000元,增值税17600元,该企业代垫运杂费1800元(其中运费1 000元)、货款共l18800元,已用银行汇票存款支付.材料尚未收到。 (8)31日,向乙企业采购A材料,发票账单等已收到,材料价款为60000元,增值税为10200元,运杂费为900元(其中运费6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6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9)3l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38000元.其中:生产领用396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450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67000元,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领用30000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计算7月份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并分摊差异。
答案:
1、(1)1998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863000-857220=5780(元)
计提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为4210元 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5780-4210=1570(元)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57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70
(2)1999年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629000-624040=4960(元) 计提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为5780元
应冲减前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780-4960=820(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820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820
(3)2000年7月,处理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材料: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7040 存货跌价准备 4960 贷:原材料 12000
2000年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736500-734170=2330(元) 计提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为0 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330-0=2330(元)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33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330 2、(1)借;原材料 (75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75 000) (2)借:原材料——A材料 50000 贷:在途物资 50000 (3)借:原材料--A材料 10139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105 贷:应付票据 11850O
(4)借:预付账款——乙企业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5)借:原材料--B材料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O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 35100 (6)借:在途物资——丁企业 1219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70 贷:银行存款 142400
(7)借:原材料--A材料 115833.50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7120 贷:在途物资——丁企业 1219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23.50 (8)借:原材料--B材料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900 贷:预付账款——乙企业 81900 借:预付账款——乙企业 1900 贷:银行存款 1900 (9)借:其他应收款7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7120
(10)借:原材料--A材料 6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00
(1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23000 制造费用 80500 管理费用 78600 在建工程 52300 贷:原材料 634400 3(1)①7月5日购入A材料:
总成本=235600+(2100-100) =237 600(元)
单位成本=
2376004950=48(元)
②7月12日购入A材料:
总成本=145500(元)
1000?50?(237600?145500?115000)145500?47.87?48.501000?(4950?3000?2500)3000单位成本=
③7月20日购入A、B材料: 运杂费分配率=
1560?60?0.302500?2500
A材料应负担运杂费=2500×0.30=750(元)
B材料应负担运杂费=2500×0.30=750(元) A材料总成本=114250+750=115000(元) A材料单位成本=115000÷25410=46(元) (2)①采用先进先出法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为:
(1000×50+1800×48)十(1150×48+450×48.50)+(2550×48.50+1450×46)=499 800(元)
月末A材料的结存成本为:
1000×50+(237600+145500+115000)-499800=48300(元)
②采用加权平均法
1000?50?(237600?145500?115000)?47.871000?(4950?3000?2500)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元)
月末A材料的结存成本为:
[1000+(4950+3000+25110)-(2800+3600+4000)]×47.87=1050×47.87 =50263.50(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为:
50000+(237600+145500+115000)-50 263.50=497836.50(元)
4、(1)借:原材料--A材料 77700
贷:物资采购——原材料 77700
借:物资采购——原材料 2300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2300 (2)借:物资采购——原材料 1115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8770
贷:银行存款 130300 借:原材料——A材料 110000
贷:物资采购——原材料 110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1530 贷:物资采购——原材料 1530 (3)借:物资采购——原材料 15190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91 贷:应付票据 177500 借:原材料——A材料 160000
贷:物资采购——原材料 160000 借:物资采购——原材料 8091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8091 (4)借:物资采购 15230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98 贷:银行存款 177900 (5)借:原材料——B材料 149340
贷:物资采购——原材料 149340 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2962 贷:物资采购——原材料 2962 (6)借:预付账款——丁企业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7)借;物资采购 1017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7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118800 (8)借:物资采购 6085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42 贷:应付账款——乙企业 71100 . 借:原材料——A材料 60000
贷:物资采购——原材料 60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858 贷:物资采购——原材料 858
(9)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96000 制造费用 45000 管理费用 67000
在建工程 30000
贷:原材料 538000 材料成事差异率
11961.40?(?2300?1530?8091?2969?858)6920.40?100%??100%?1i2040=135000?(77700?160000?149340?60000)
发出材料分摊成本差异:
396000×1%=3960(元) 45000×1%=450(元) 67000×1%=670(元)
30000×1%=3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960 制造费用 450 管理费用 670 在建工程 300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5380
第五章投资
1、甲公司以交易为目的,于2007年4月1日以304500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2007年1月l日发行的面值300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9个月、按季付息到期还本的公司债券,另支付相关税费2 000元。假设甲公司购入债券当时的市场利率也为6%。2007年7月31日,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为305 000 要求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2、甲公司以交易为目的,于2007年5月10日以105 000 的价格购入乙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的股票,其中5000元为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1 000元。2007年5月2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5 000元。2007年6月30日,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为80 000元。2007年7月10日,将该股票投资转让,取得价款为90000元,交易费略,要求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3、甲企业2007年1月3 1日以41800000元的价格购入乙企业2007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40000000元,票面利率i为5%。该债券年末计息,次年1月3日付息,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债券发行当时的实际利率r为4%,债券溢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要求: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答案:
1、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2007年4月1日,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00 000 应收利息(300000×6%÷12×3) 4 500 贷:银行存款 304 500
借:投资收益 2 000(相关税费) 贷:银行存款 2 000
(2)2007年4月5日,收到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4 500 贷:应收利息 4 500
(3)2007年6月30日,计提债券利息 借:应收利息(300000×6%÷12×3) 4 500 贷:投资收益 4 500
(4)2007年7月5日,收到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4 500 贷:应收利息 4 500
(5)2007年7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6)2007年9月30日,计提债券利息 借:应收利息 4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