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书)9999(3)

2019-02-17 16:08

个性发展方面不够积极向上,甚至畏缩,这对其今后的发展、身心健康、心理保健等都起了约束作用,搭建平台,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不再敏感与自责,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十一世纪倡导综合人才、高素质人才、阳光少年,我们的实验正向这一目标靠近,我们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联欢会、书画比赛、体育运动、读书比赛、穿衣比赛、劳动技能大赛等,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与指导,使其张扬个性,健康成长,其中有自责倾向的王志峰,经过演讲活动的参与,除了获取县第2名的好成绩,明显自信多了、开朗多了,后来还又参加了联欢会呢!寇志诚这个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在劳动技能大赛中获奖后脸上的笑容明显增多,见人也能主动问好了,诸如此类有较大转变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心理疏导是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方法与途径

事实证明,心理疏导对于大多数只有心理倾向,而没有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为说不仅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

在进行心理疏导时,不管我们的方法多巧妙,语言多委婉,首先就给孩子贴上“问题标签”或“坏标签”,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对于留守儿童,他们格外敏感,我们更不能给他们贴上“问题”标签,不然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我们所进行的实际行动,如“五个一”教育途径、亲情链接途径、搭建平台途径等更人性化,更有真实实效性,我们是在用真情为留守儿童撑起了爱的蓝天。

- 10 -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教育,因此更需要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需对老师进行更专业化的指导与培训。

2.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持久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实验研究的结束而停止,相关更应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力推进,使其常规化、持久化。

(五)应用价值和推广

1、通过实验研究可见,在农村小学对留守儿童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实验研究是行之有效的,是值得推广的,以后应到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云。

2、提高了广大师生、社会各界、家长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了紧迫感。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水平和学习质量。

4、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本实验的实验研究中,由于各位教师的热心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与探索,业务能力及自身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其中史政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蒋颖卓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葛芳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三八红旗手”和“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杨黎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和“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让充满爱的教育真切构建起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

- 11 -

[参考文献]

【1】梁守建,《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1999.8重印) 【3】黄济等,《小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齐学红,《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5】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6】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开明出版社,2000 【7】俞国良、陈虹主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2001

- 12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研 究 方 案

课题负责人:史政旭

课题组成员:葛芳 杨黎 蒋颖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中小学时代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些留守儿童却长期,甚至一年、几年难得与父母相聚,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

据统计,在我省农村,约有50%左右的小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成了留守儿童,在我们新野县樊集乡这个农村小乡镇上,大约有3万人口,农业人口2.7万,而中青年外出务工的约有1.3万人,接近50%,将近占农村劳动力的百分之五十。而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多数收入不高,工作辛苦,工作时间长,居无定所,没有财力,没有时间与精力,更被高额的择校费所挡住,很难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将孩子交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抚养。而祖辈隔代抚养,一是老人教育理念落后,二是老人多数溺爱,根本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人格塑造之责,致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许多留守儿童存在沟通能力不强的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无法满足学习与成长需要,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

- 13 -

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隐患。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社会,各方面都倍加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听见声音而未见真实有效的实际行动,有的有些实际研究成果的仅限于心理咨询与疏导,而缺少“真实的关爱”,使得研究缺少长效性与实用性。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充分利用学校这一教育阵地,真实有效地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与单纯地只关心儿童的思想生活相比,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更有社会价值和有效性,更能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犹如治病直达病灶一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从我们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出发,依据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和儿童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年龄特点,为客观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个性出发,具体进行下面内容和目标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生活学习等状况,找出留守儿童不良习惯及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2.通过研究,做好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学业进步,品行端正,解决其父母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对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建设做贡献。

3.通过研究,探讨培养其良好心理健康的可行性方法途径及策略,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4.运用总结分析法,总结出培养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 14 -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书)9999(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