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复习题(3)

2019-03-09 12:36

的一个学 制。 四、问答题:

1.如何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

这个教育宗旨与清末教育宗旨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其删除了 “忠君” 、 “尊孔” 、 “尚公” 等方面含有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容,而且在于其出发点和归宿都聚焦在健全人格的养成上。人 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宗旨中得以张扬。 它并未否定国家需要与社会需要在教育中的重 要意义,相反它将具有时代精神的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内容渗透于道德教育、实利教育、 军国民教育和美感教育之中,以此作为造就国民之具。它所要强调的是,国家和社会施行教 育的根本目的是要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国民,使他能够健康、幸福、自由地发展;而不应该 借助国家教育之力,将某些人的意志强加给受教育者,驱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养成屈从于某种 权势和暴力。 这就是这一教育宗旨所弘扬的时代精神。它表达了一种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在中国的萌发,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进程。

2. “壬子癸丑学制”与“壬寅癸卯学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废除了奖励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制度,取消贵胄学堂 在教育权利上缩小了两性差别

取消了读经课,课程设置中提高了生产知识教育和美育的地位。 学制缩短了三年。

3.中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呈现着怎样的趋势? 封建性逐渐削弱,科学性民主性日益强化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4.1922年学制体现了什么新特点?

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增加了职

11

业教育的比重。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的心理差异。

5.1922年新学制的七项标准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这七项标准是: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

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各地方伸缩余地。这七项标准吸收了当时教育改

革的新成果,尤其是对当时教育界所认同的“教育要义”精神予以了重申,整个表述更为全

面和准确,体现了追求民主、自由精神的教育理念。(借鉴意义则谈自我认识) 第四、五、六章(略)

《中国教育管理史》第七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反映在管理实践中表现为(C )管理方式。 A·刚性 B·硬性 C·弹性 D·软性。

2·为形成一个促成受教育者向心于道德修养的文化氛围,孔子主张(A )。 A·道之以德 B·以法为教 C·顺自然 D·重科举 3·“齐之以礼”的管理核心是将读书与(D )相结合。 A·科举 B·做官 C·察举 D·修身

4·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A )能获得健康发展。 A·个性 B·法治观念 C·道德 D·智力

5·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所推崇的管理原则是(A )。 A·因人情,反民性 B·以法为教 C·齐之以礼 D·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2

二、多项选择题

6·伦理规范手段的教育管理功能体现为(ABD )。

A·凡是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都可以通过伦理道德来调节。 B·道德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和支配作用比法律行政更广泛更深刻。 C·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什么差别

D·道德规范所要求人们达到的精神境界远远高于法律和行政的要求。 E·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7·“不务德而务法”的含义是(BCDE )。 A·在选拔人才时以法律考试为准绳 B·在人才标准上坚持尚法不尚贤

C·坚持以封建国家利益为重的道德价值观 D·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坚持行公义去私心 E·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坚持任公而不任私

8·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积极意义体现在( ABCDE )。 5 A·试图解决统治阶级教育原则与人的个性发展所形成的矛盾与冲突 B·试图以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的本质

C·表达了一种要求教育按自身规律来发展的朦胧意向 D·它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构建 E·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9.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含义是( CDE)。 A·不要管理,不要作为 B·不要说教 C·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 D·要顺乎自然规律去从事教育管理

13

E·努力达到无为的境界

10·营造“道之以德”文化氛围的要素有( ABE)。 A·社会政策导向 B·学校的宗旨 C·法律手段 D·自然规律 E·教师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题

1.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一种将伦理规范手段作用于教育全过程, 以促使受教育者的道

德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 它在管理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伦理道德的认识和伦理道德 的评价等软性管理方式,来促使受教育者认同中国宗法社会的风尚习俗和各种道德规范。

2.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主张在教育管理中依靠国家行政权力,并借助法律手段,采用

强制乃至高压政策以向全体人民推行法制教育的一种教育管理思潮。 其管理方式主要是依赖 国家权力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人才规格所采用的硬性管理方式。 3.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管理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 而应遵循自

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乎自然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

14

它在实践上体现为在管理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不要强作妄为,而是自然而然地促使事物自

15 化的弹性管理方式。 四、问答题

1.孔子所谓“道之以德”的含义是什么?

这一主张的含义有二: 其一, 环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人及组织作为文化的产物,

都生存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受到这种文化环境的强大影响;其二,组织文化的核

心和基础是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成功的原动力。只有以伦理道德为社会最高价值,才可能

产生良好的教育导向。

2.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道之以德”的管理要素有哪些?

要营造“道之以德”的文化氛围,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将 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又恰好能构成一个由上而下的系统。这就是社会政策导向,学校的

宗旨和教师的影响。

3.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如何贯彻“齐之以礼”的教学管理原则? 在教学管理上首要的是要树立由博学到笃志的全程训育观。

学校的教学管理就应是对从道德认识到道德实践这一完整过程的管理, 不应片面强调某

一环节而忽略其它环节。

学校的教学管理应注意各门课程的整体教育作用, 不应片面强调某一门课程而忽略其

15


中外教育史复习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复习资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