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6 年,俄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A )。 A.国民学校章程 B.国民教育法 C.巴尔福教育法 D.巴特勒法案
2.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A )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3.在计划经济和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前苏联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A )的 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结合 D.放任自流 《外国教育管理史》第七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43 年,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于考察德国教育回来后,发起了( C),建
议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
A.国民学校运动 B.国民教育法 C.公立学校运动 D.巴特勒法案
2.自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 S)的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结合 D.放任自流
3.美国建国以来,教育以升学与就业并重,逐渐形成了以(S )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4.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S )。
A.要相信孩子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5.杜威提出改变教育的重心,倡导学校教育应以(C)为中心。 A.教材 B.教师 C.儿童 D.社会 二、名词解释题
31
杜威:美国 20 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三、问答题
1.如何理解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 “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杜威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来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的条件;从人类经验
的交流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 挥应有的作用。
在杜威看来,本能生长的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即是生活。因此, “教育即生活” , 是强调教育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学校即社会” ,是强调学校是社会 生活的一种形式,是雏形的社会, 学校应当呈现现在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富有生机的 生活, 围绕儿童组织一切教育措施, 教师应是儿童生活、 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 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 杜威的这个观点,对于抨击传统教育压抑儿童个性发展,漠视儿童的才能和兴趣,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富有积极意义。 2.如何理解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 、 “生长”和“经验改造” ,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 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
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
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32
其实,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 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 并非根本放弃教育 目的。
《外国教育管理史》第八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于 1872 年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D )。 A.五条誓文 B.教育令 C.学校令 D.学制令
2.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实行的是(C )教育管理制度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合作 D.放任自流 二、问答题:(总结第 3章—第 8章的内容) 1.近代欧洲教育管理发展主要呈现着怎样的变化? 这一阶段的教育管理发展,有两个变化很显著:
第一,兴起的国民教育运动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并行发展,形成“双轨制” ; 第二,国家及其政府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控制和管理。 2.欧美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办大学的局面
(2)将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
(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和自然科学课程; (4)创办新式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
3.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发展呈现着怎样的趋向? 社会化,终生化、民主化、理性化、专业化 《外国教育管理史》第九章思考题
33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主要从(A)和统计学方面充实了教育研究科学化运动。 A.心理学 B.行政学 C.管理学 D.教育学
2.美国的斯波尔丁主要从( C)手段来记录、分析和比较教育的产品和成本。 A.心理测量 B.行政 C.量化 D.教育
3.科学管理理论促成美国教育管理朝着成绩测量和(D)的方向发展 A.心理测量 B.行政 C.量化 D.提高效率
4.民主人际关系学说促成( D)理论的产生,促进了教育管理理论的繁荣 A.科学管理 B.科层管理 C.量化管理 D.行为科学
5.关于(C )之间的权力矛盾的新观点代表着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 A.教师与家长 B.教师与学生 C.教师和管理人员 D.教师与学校
6.开放系统学说认为,影响学校组织的发展有着(D )变量和内部变量两个因素。 A.学生 B.教师 C.家庭 D.环境 二、问答题
1.科学管理理论从哪些方面影响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促成了教育研究科学化运动的开展
桑戴克主要从心理学和统计学方面充实了教育研究科学化运动 斯波尔丁主要从量化手段来记录、分析和比较教育的产品和成本
博比特则认为不应当把学校仅仅看作是教育的机构,而应当看作是工厂,学生就是需 要处理的生产原件,教师就是工人,管理人员就是工厂的经理而控制着教育生产线的流程。 这一理论促成美国教育管理朝着成绩测量和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2.民主人际关系学说怎样影响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开始重视教师对学校管理活动的参与 ;开始重视学校管理中的教师专业权力 这一理
34
论促成“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促进了教育管理理论的繁荣 3.科层组织学说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引导教育家们更接近一般管理的研究轨道, 促成了教育系统构建上下衔接而又有明确分工的管理体系。 深化了对学校组织特性的研究,导出了“学校组织的权力具有二元的性质,即除了科 层管理的权力外,还存在着专业人员——教师的权力”的结论。 “这种关于教师和管理人员 之间的权力矛盾的新观点代表着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突破。 ”
4.开放系统学说从哪些方面影响了教育管理的思路? 影响学校组织的发展有着环境变量和内部变量两个因素。
从内部变量看,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含着四个有着内在联系的组织因素— —任务、 结构、技术和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动态联系; 而且,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环境,学校应当注意改变自己的内部行为从而对环境作出独特 的反应。发生在教育组织某一部分的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他部分,但组织中某一 部分的故障也有可能被封锁起来而不致殃及其余, 这有利于局部适应。这为学校具有更多自 主权提供了依据 从环境变量看,两种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规定着学校内部安排的性质:1.社会对学校 的一般规定;2.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的影响。由于学校、社区和社会之间的界限是可以渗 透的和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处理组织问题时没有一套放之各种组织而皆准的方法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