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2)

2019-03-28 14:01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 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验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验操作。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据密度公式:??mV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4.步骤:参书本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2)为了计 (

引入新课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新课教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媒体图像“猎豹捕羚羊”的生存竞争中,体会速度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新课教学 1.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

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

!!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较。甲10秒行50米,乙2行8米。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相同时间用1秒、1小时都可以。)

!!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千米等。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它们的快慢了。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千米/时

教师指出: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并推出: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1/3.6米/秒 (5)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1秒钟物体通过的路程是5米。

提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 答:它的运动特点是有时快,有时慢,到达中途车站时还要停下来。其特点为速度是变化的。 !! 教师指出: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这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2.平均速度

(1)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

例题:课本第22页例题。教师进行规范化板演。并说明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规范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 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检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3、本节知识要点小结

!!提问: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怎样写?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4.单位:米/秒(国际)千米/时(常用) 1米秒=3.6千米/时;1千米/时=1/3.6米秒

5m/s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 二、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计算: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

第三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

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由v=s/t,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必须要测量什么? 学生大胆举例,大胆回答。 新课教学 一、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观察沙漏的演示实验后提出问题:沙漏除了观赏外,还能有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讨论、积极回答。

阅读课文并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出测量时间的工具。

根据所列举的例子让学生归纳古代人和现代人所使用的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及方法上的差异。

教师归纳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通过分组实验,熟练地掌握秒表的使用。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秒”的由来。 二、长度的测量

学生阅读课文后,老师边提问边归纳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列举测量长度的工具。

播放多媒体录像,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理和精确性。

提问:在测量长度的工具中,哪些精确度高? 引出误差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及怎样减少误差。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一、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二、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央宣传部简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