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6)

2019-03-28 14:01

了。(板书课题)

新课教学

1.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3—1。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3—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或挤压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皮碗)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5.演示、验证: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演示课本中图3—4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棉花燃烧耗尽了瓶内空气,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鸡蛋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6讲述、过渡: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7.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一面演示,一面讲解),演示完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8.讲述: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hg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教师板书后,简要说明这个值是“海平面”所测的值,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

(1)大气压的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特点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大气压的测量

(1)大气压的大小 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2)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第四节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相关的现象. ●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由气体的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运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即包围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的压强,今天我们介绍某一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所谓某一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例如一个乒乓球内的气体、自行车胎内的气体的压强。

新课教学

一、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1.实验。我们先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注射器,活塞位于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的小孔,这样筒内就封住了一部分空气,空气跟外界隔绝。这些气体就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现在,我们向前推活塞,筒内的定量气体的体积变小,手指有什么感觉?(请几位同学试试看)。这个实验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向后拉活塞,手指有什么感觉,怎样解释。

2.实验。拿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插入装有水银的容器内(边讲解边演示)。用手指堵住上口,管内封住了一些空气,而且这部分空气的质量是不变的。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空气柱的长。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将管轻轻上提,下口仍在水银面下,我们看到管内水银面上升,说明管内气体的压强变小了。再用刻度测量空气柱的长度,显然气体的体积增大了。

3.这两个实验中的气体温度没有变化。可见,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4.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得到应用。我们人体的呼吸就是这个道理。

人吸气时,胸部扩张,肺泡同时扩散,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体压强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将新鲜空气压入肺中。呼气时则相反。胸部收缩,肺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压强增大,超过了外界大气压,肺中的一部分气体呼出体外。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胸部肌肉的力量,有利于增大肺的收缩和舒张,对增大肺活量和改善呼吸大有好处。 二、打气筒

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还应用在打气筒、抽气机、空气压缩机和喷洒农药的喷雾器上。

这是一个打气筒,将它拆开,我们发现它的构造很简单(边讲边拆)。在金属圆筒中有一个活塞,活塞上安装一个橡皮圆盘,俗称皮钱。它和金属筒之间有空隙。活塞下压时,活塞下的定量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橡皮盘紧贴筒壁使气体不能漏出,较大的压强冲开轮胎的气门芯进入轮胎。活塞上提时,活塞下边的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筒外的空气顺着橡皮盘周

围的缝隙进入活塞下边。这样往复运动,可以将大量的空气打进轮胎(学生叙述)

根据打气筒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可知,打气筒中的关键部件是橡皮盘,它必须大小合适、且成凹形。这为我们维修打气筒提供了线索。

打气筒可以使定量气体的压强增大到三个大气压,要得到压强更大的压缩空气,应使用空气压缩机。我们这里只简单介绍压缩空气的应用。 三、压缩空气的应用

在很多机器设备上都要使用压缩空气,矿山上用压缩空气开动风镐、风钻,电车和汽车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火车上用压缩空气制动等等。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是飞机上升和升力 3.压缩空气的应用

第五节 浮力

教材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利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

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

静止不支时受力分析图 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

析图,弹箧秤的读数

(F)=重力(G)-浮力

(F浮)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 2.阿基米德原理

①引导学生用实验说明:

a.金属块的部分体积与全部体积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b.金属块浸入其他液体(盐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第一个实验结论加以修改,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G排

单位:F浮—牛顿、ρ液—千克/米3、g—牛顿/千克、V排—米3.

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解答简单问题: VA=VB,pA=pB,ρ甲ρ乙,比较 A、B物体受到的浮力.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浮力

(一)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一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F浮= G- F。”

方向:竖直向上 (二)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 液体受到的重力。 (三)物体的浮沉

(1)下沉: F浮<G

(2)上浮:F浮>G 体浸没在液体中 (3)悬浮:F浮=G

(4)漂浮: 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四)浮力的应用

轮船 空心 潜水艇 改变重力 气球、飞艇 改变浮力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

团队意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央宣传部简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