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歌剧《唐璜》的作曲家是( A )。 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格鲁克
4、通常被人们称作“命运”的《第五交响曲》的作曲家是( C )。 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格鲁克
5、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的作曲家是( C )。 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格鲁克
三、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喜歌剧 喜歌剧是前,古典主义时期在意大利首先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歌剧形式。它通常包括的角色不多,常对喜剧性的人物进行讽刺,脚本多采用现实题材,通常用方言写成。咏叹调的旋律比较简单而动听,并使用宣叙调(其它国家的喜歌剧使用对白)o喜歌剧的出现代表了对正歌剧的一种反抗,它的历史意义在于顺应了“启蒙运动”要求艺术“返回自然”的趋势,丰富了歌剧的表现形式,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2、双呈示部 在古典主义暑期的协奏曲中,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通常有两个呈示部,第一个呈示部由乐队演奏,主要主题和副部主题始终都保持在主调上;第二个呈示部由独奏乐器演奏,副部主题转入属调。
3.莫扎特的海顿四重奏 莫扎特有六首弦乐四重奏是献给海顿的,它们是成熟的古典风格的杰作,作于1782—85年,是莫扎特到维也纳以后的作品,其中运用了持续的主题发展和大量的对位织体,并使四个乐器之间的对话更加平等。
4.《费德里奥》 是贝多芬唯一的歌剧,1804年到1805年创作,1806和1814年修改。贝多芬在这部歌剧中表达了和《英雄交响曲》类似的革命精神。情节围绕着女主人公雷奥诺拉展开。她女扮男装,到监狱中营救她的丈夫。崇高的勇气和自我克制的主题通过贝多芬具有英雄气概的音乐表现出来。歌剧三易其稿始获成功,贝多芬为它先后写的四个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四、论述题
1、贝多芬的一生通常被分为几个创作时期,指出这几个时期的起止年代,并结合主要作品谈谈他第二时期的创作特征
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创作一般被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770年到1802年;第二个时期是从1802年到1816年,第三个时期是从1816年到1827年。
贝多芬的第二个时期是他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贝多芬已被人们认为是欧洲第一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由于他拒绝屈从于保护人和出版商的要求,他的作品的长度在增加,个性和反叛的东西也在增长。贝多芬写了大量的作品草稿,不断地修改它们,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这是贝多芬音乐风格完全成熟的时期,他的很多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作品59号,也叫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以及第74和第95号;15首钢琴奏曲(作品第22号到第90号),包括瓦尔德斯坦和热情奏鸣曲;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到第八交响曲;还有歌剧《费德里奥》。
1803年创作的第三(英雄)交响曲是这个时期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最早是献给拿破仑?波拿巴这位法国大革命的英雄的。手稿上原来的标题是“以波拿巴为题的大交响曲”,后来改成“为波拿巴而作”。据说贝多芬得知拿破仑在1840年称帝后,愤怒地擦去了原来的标题并改写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而作”。
这是一首革命性的作品,是对英雄的伟大理想的一种不朽的音乐表现。贝多芬一生坚持共和主义的理想,向往法国大革命,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思想典型地体现在第三交响曲中,并引起了音乐手法上的许多创新。例如第一乐章用两个强烈的乐队全奏的降E大三和弦作为引子,由这个大三和弦的分解构成了深沉刚毅的主部主题,它意外地到达升C音上,并引出了无穷的变奏和发展。简洁而有力的主部主题就像一部戏剧中的主人公,他被描写成一个奋斗的、被压制的,但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而这个英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贝多芬自己。整个乐章的篇幅大为扩展,副部出现多主题,展开部比呈示部更长,突然的转调和紧张的不协和音,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所带来的不可遏制的动力感使乐章不断达到新的高潮。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这种体裁与法国大革命有关,在当时有固定的格式,如中段用大调式与两端的小调式形成对比,木管乐器比较突出,表达对英雄的牺牲的深切哀悼。贝多芬的这个乐章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作曲家伐塞克等人的同类作品有相似之处。第三乐章是一首大规模的谐谑曲。末乐章则是一个大变奏曲,主题取自贝多芬的芭蕾舞音乐《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贝多芬在他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变奏曲中也使用了这同一个主题。
这个时期的其它几部交响曲创作也很值得注意。第四和第五交响曲表现了几乎是相对立的情感世界。第四是欢快而幽默的,而第五是与命运搏斗并最终获胜的巨人。第六交响曲(田园)有五个乐章,而不是
通常的四个。它也是标题交响曲的一个先例。第七交响曲的规模也比较大,是以舞蹈的节奏为主导的一部杰作,而第八交响曲则比较短小,还恢复了古老的小步舞曲乐章。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费德里奥》是一部拯救歌剧(法国大革命期间流行的一种歌剧形式),1804年到1805年创作,1806和1814年修改。贝多芬在这部歌剧中表达了和第三交响曲类似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也体现在贝多芬这个时期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如“瓦尔德斯坦”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以及献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拉祖莫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等。
《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试题库 第六章 浪漫主义音乐
一、填空题
1、被誉为“歌曲之王”的作品家中(舒柏特),他共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代表作品有( )、( )等。
2、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波兰作曲家是(肖邦),他的代表作品有( )、( )。 3、(《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被人们称为是标题音乐的代表作品。 4、(交响诗)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代表作品有( )、( )。 5、瓦格纳的大型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由(“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四部分构成。
6、被称为是“圆舞曲之王”的作曲家是( ),他的代表作品有( )、( )、( )。
7、威尔第是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有( )、( )、( )。
8、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先驱者(格林卡)为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9、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作曲家由五人组成,他们是(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包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0、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是他为舞剧音乐做出的重要贡献。
11、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特征:一个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个是(强烈的戏剧性),他的代表作品有( )、( )等。
12、捷克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品是交响诗(《伏尔塔瓦》)。 13、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的作曲家是(德沃夏克)。
14、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格里格的话剧配乐是(《彼尔?金特》)。
15、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是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作品。 16、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彪西)和(拉威尔)。
17、德彪西的交响三折画《夜曲》由(《云》)、(《节日》)、(《海妖》)三幅交响音画组成。 18、理夏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代表作品有(《唐?璜》、(《英雄生涯》)。
19、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他的代表作品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等。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首不是舒柏特的艺术歌曲( D )。 A、《魔王》 B、《鳟鱼》 C、《圣母颂》 D、《诗人之恋》 2、以下哪一部是舒柏特的声乐套曲( A )。
A、《冬之旅》 B、《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C、《诗人之恋》 D、《致远方的爱人》 3、以下哪一部是舒曼的声乐套曲( C )。
A、《冬之旅》 B、《美丽的磨坊姑娘》 C、《诗人之恋》 D、《致远方的爱人》 4、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作曲家是( A )。 A、罗西尼 B、贝里尼 C、威尔第 D、普契尼
5、艺术歌曲《徒然的小夜曲》的作曲家是( C )。 A、舒柏特 B、舒曼 C、勃拉母斯 D、马勒
6、下列哪一部不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 A )。 A、《拉德茨基进行曲》 B、《蓝色多瑙河》 C、《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D、《春之声圆舞曲》 7、歌剧《卡门》的作曲家是( C )。 A、奥芬巴赫 B、古诺 C、比才 D、威尔第 8、歌剧《浮士德》的作曲家是( B )。
A、奥芬巴赫 B、古诺 C、比才 D、威尔第 9、歌剧《茶花女》的作曲家是( D )。 A、奥芬巴赫 B、古诺 C、比才 D、威尔第 10、歌剧《阿依达》的作曲家是( D )。 A、奥芬巴赫 B、古诺 C、比才 D、威尔第 11、歌剧《伊凡?苏萨宁》的作曲家是( B )。 A、穆索尔斯基 B、格林卡 C、比才 D、威尔第
12、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的作曲家是( A ) A、穆索尔斯基 B、格林卡 C、比才 D、威尔第
13、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作曲家是( C ) A、穆索尔斯基 B、格林卡 C、包罗丁 D、威尔第
14、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的作曲家是( D ) A、穆索尔斯基 B、格林卡
C、比才 D、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5、庄严序曲《1812年》的作曲家是( C ) A、穆索尔斯基 B、格林卡
C、柴科夫斯基 D、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6、歌剧《黑挑皇后》的作曲家是( C ) A、穆索尔斯基 B、格林卡
C、 柴科夫斯基 D、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7、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的作曲家是( D ) A、穆索尔斯基 B、拉威尔 C、 柴科夫斯基 D、德彪西 18、管弦乐曲《包列罗》的作曲家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