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反传统音乐的突破,部分是对序列音乐的反叛,是有调性的,部分是受非西方音乐启发。简约派代表人物赖利、格拉斯、赖克和扬等。
12、预置钢琴——即在钢琴琴弦之间,插入各种小材料。如螺丝钉、铁夹子、毛毡、橡皮、塑料等,以此改变钢琴原来的音色。美国作曲家凯奇及其追随者大量使用这种钢琴。
13、偶然音乐——作曲家一定程序地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偶然音乐代表人物是美国作曲家凯奇,他的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是《变化的音乐》。
四、论述题:
贝尔格与威伯恩音乐创作不同倾向
贝尔格与威伯恩都从勋伯格的作曲方法为基础,但他们音乐创作有着不同倾向。从20世纪音乐发展来看,贝尔格尽力把它拉回“过去”,使它向传统靠拢。在随勋伯格学习前,贝尔格的创作是在重复晚期浪漫主义的习惯性语言,在向勋伯格学习的6年间,开始形成自己怕特点,作品第4号起,他采用勋伯格的无调性语言写作,后又采用十二音体系,但仍保持了与浪漫主义的紧密联系。威伯恩的创作更倾向“未来”。他把勋伯格的作曲规则运用得更彻底、更极端、更理性化,因而使他的音乐语言更抽象、主观。带着更多的实验的性质,具体表现为:(1)旋律、和声的零碎和片段。(2)织体节俭。(3)曲式结构的简短。很少主题的重复或发展。这种音乐语言,不仅体现了威伯恩的独特风格,而且促进了战后新音乐的发展:(1)影响了点描派的形成。(2)预示了序列音乐的发展。(3)提高了音色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简述六人团及其成员的创作风格
1920年1月,法国记者科莱在《喜剧》杂志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俄国五人团、法国六人团和萨蒂》,评论青年人的音乐会,将六名作曲家与俄国五人团对比,这就是“六人团”名称的由来。这六人是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奥里克、杜列、泰费尔。六人团成员们的结合,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不同的反对印象主义,要求法国音乐走上新路、明快、活泼、机智、简朴。但这种思想基础并不牢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人的艺术趣味、才能、气质越来越不同,两三年后,很少再一起活动。六人团的创作不完全是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素材和复兴古典曲式,但就其风格的清新、明块、纯朴来看,他们与新古典主义是一致的,斯特拉文斯基1920年回到法国的成了新古典主义的旗手,因此六人团的创作,大大加强了新古典主义这一流长的力量,奥涅格的音乐带有德国特点,比较雄浑、热情、充满动力感,而较少法国音乐那种清澈、机智的情趣。他与六人团其它成员相比,他的音乐不如米约那么开朗、明快、活泼,更不像普朗克那么清新、高雅、轻快,但比他们更深沉、深刻、激情,米约不像奥涅格那么有激情,同浪漫主义保持更多联系,但比他开朗、活泼、明快,米约也不像普朗克那么典型地体现六人团的创作思想,那么简朴、典雅、
浅显。米约在他们中间,他的基本倾向是抒情性的。在他广泛采用的各种手法中,最突出的是多调性。多调性是形成他的风格的最大特点,他是第一个对多调性进行系统研究并始终不断地采用,从而发展和丰富了这一手法的作曲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音乐发展
长期以来,美国音乐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美国作曲家开始意识到应该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差不多快要进入20世纪。如麦克道尔、吉尔伯特、法韦尔等特别是艾夫斯,他的创作具有美国特点,并探索了很多新的作曲技法。美国音乐的真正成熟,涌现出一批作曲家,是20、30年代的事情,他们可算是美国音乐的第二代:如科普兰、哈里斯、辟期顿、塞砍斯、汤姆森、斯蒂尔等。美国民族乐派出现在这时,首先是社会舆论鼓动美国作曲家创作具有美国风格和特点的作品,同时,在音乐教育普及的基础上,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致力于创作民族主义音乐,为美国民族乐派做出贡献。科普兰、哈里斯、辟斯顿三人都在交响乐领域为美国音乐赢得地位,特别是科普兰,成为“最美国化的美国作曲家”这些作曲家共同组成了美国严肃音乐的主流。二三十年代美国音乐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如瓦雷兹、考威尔为代表的实验主义作曲家。另一方面,格什文代表了另一新方面,他把20年代起风行全国的爵士乐,流行音乐同原来的古典音乐结合起来。美国音乐的下一代作曲家不再到国外求学。一方面,美国本身有了很有威望的教师。另一方面,很多欧洲人来到美国从事教学。新一代作曲家的风格各式各样,涉及无调性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音色音乐、新浪漫主义、爵士风格、混合媒体,以及非歌唱性的新人声音乐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音乐出现的新流派或新倾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音乐,其风格和流派更趋纷繁。在这新多新流派中,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序列音乐。序列音乐是在作曲方法上按照固定顺序进行安排的一种音乐。十二音音乐也是一种序列音乐,但这种序列手法仅表现在音高上,50年代出现的序列音乐,不仅在音高上采用序列手法。在其他方面如节奏、力度、音色等,也采用序列手法,因而称为“整体序列音乐”。威伯恩的《管弦乐变奏曲》把序列原则扩展到节奏方面,为序列音乐发展打下基础。梅西昂的《时值与力度的模式》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整体序列作品。序列音乐的重要代表不觉有:布列兹、科普兰也在50年代转向序列音乐。序列音乐在70年代以后便衰落了。与严格控制的序列音乐相反的是偶然音乐。偶然音乐是作曲家一定程序地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创作中的偶然手法表现为作品的某些部分不是作曲家自己写的,而是依靠偶然的,预想不到其结果的方法写出来的,表演中的偶然手法表现为作曲家留给表演者去决定作品创作的某些部分。偶然音乐的代表,美国作曲家凯奇的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变化的音乐》。采用偶然音乐手法作曲的还有费尔德曼、布朗、沃尔夫等美国作曲家。欧洲作曲家也使用偶然手法,斯托克豪森、布列兹。电
子音乐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与由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但严格意义上的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也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电子音乐分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录音带音乐,指利用录音带操作技术制成的电子音乐作品,包括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的发明者是法国作曲家谢菲尔,他创作的第一首具体音乐作品《火车练习曲》,他最流行的具体音乐作品是《锅盘练习曲》,1951年,艾默特在西德科隆电台建立了电子实验室,那里的作曲家也利用录音带制作电子音乐作品。代表人物斯托克豪森的代表作品《练习曲直》、《青年之歌》。第二阶段:合成器音乐。1964年电平控制合成器产生,合成器音乐有了广泛的实际使用价值。代表人物美国作曲家劳博尼克创作了合成器音乐代表作品《月亮上的银苹果》。第三阶段:计算机音乐,指那些不仅利用计算机作曲而且其音响材料也出自计算机的电子音乐作品。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里塞,他的代表作《突变工》。寻求新的音色,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中,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和倾向。如潘德雷茨基《广岛受难者的哀歌》利益蒂《大气层》等,被称为“音色音乐”。在新音色方面进行探索的作曲家还有瓦雷兹、梅西昂、威伯恩、希纳基斯、卢托斯拉夫斯基、诺诺、贝里奥、克拉姆等
《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
复习大纲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题的出题范围。 二、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同期中测验) 1、
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音乐家和他的生卒年代、著名作品。
德国,巴赫,1685~1750;其中比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的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马太受难乐》(Matthauspassion)、《b小调弥撒曲》,等等。
2、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现代交响曲之父的音乐家和他的生卒年代、著名作品。奥地利,海顿,1732-1809;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伦敦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一百余部,弦乐四重奏曲《鸟》、《骑士》等八十余部,清唱剧《创世纪》、《四季》等,以及钢琴奏鸣曲和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等。
3、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和他的生卒年代、著名作品。德国,舒伯特(1797一1828)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以及剧乐《罗沙蒙》《魔王》、《菩提树》《野玫瑰》等,都享有盛名。
4、巴赫的重要音乐文献的作品名称。《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5、亨德尔的著名作品名称。《水上音乐》
6、莫扎特一生谱写的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的数量及他的主要歌剧作品。17,5,41,25;《后宫诱逃》 《费加罗的婚礼》《魔笛》 7、海顿的著名交响曲作品的名称。《伦敦交响曲》
8、贝多芬及他的著名作品。德国,贝多芬,1770-1827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
9、舒伯特和他的著名声乐套曲和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冬之旅》《天鹅之歌》;艺术歌曲《菩提树》 《魔王》
10、柏辽兹和他的著名交响曲名称、创作年代。《幻想交响曲》
11、比才和他的著名歌剧和组曲。歌剧《卡门》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 音乐组曲(阿莱城姑娘)
12、圣桑和他的著名作品。歌剧《参孙与达丽拉》圣·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法国作曲家.
13、舒曼的生卒年代和他创刊的杂志。舒 曼(810——1856)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1834年《新音乐杂志》的创刊
14、勃拉姆斯和他谱写的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的数量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主要作品有:四部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以及重奏曲、奏鸣曲、变奏曲、歌曲等。歌曲《摇篮曲》
15、门德尔松的生卒年代和他的成名作,他创办的音乐学院名称,他第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的名称。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著名作曲家, 《仲夏夜之梦序曲》;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
16、柏辽兹的生卒年代和他的著名作品。柏辽兹(1803 -1869)法国杰出的作曲家;《幻想交响曲》 17、比才和他的著名歌剧、音乐组曲。歌剧《卡门》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 音乐组曲(阿莱城姑娘》
18、圣-桑的著名作品。歌剧《参孙与达丽拉》圣·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法国作曲家. 19、《霍夫曼的故事》和《浮士德》的作者。《霍夫曼的故事》的作者:奥芬巴赫(JacquesOffenbach,1819~1880)法国作曲家;《浮士德》的作者: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法国作曲家 20、瓦格纳的生卒年代、他的著名歌剧名称,他著名的四部联篇歌剧的各自标题顺序。(1813—1883) 德国作曲家;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汤豪舍》
21、德国音乐家里查.施特劳斯的生卒年代、他的著名歌剧,和著名没、交响诗。里查·施特劳斯(1864—1949):
著名歌剧《莎乐美》;交响诗——《死与变容》,曲调悲伤的弦乐曲《变形》和成熟的《最后四首歌》 22、李斯特的生卒年代和他的两部交响曲的标题,他著名交响诗作品。弗伦兹·李斯特 (1811一1886);浮士德交响曲;交响诗《塔索》、《前奏曲》、《匈牙利》 23、肖邦的生卒年代和他的作品。肖邦 F.F.Cchopin 1810-1849;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马祖卡舞曲;威尼斯船歌;摇篮曲;F小调幻想曲等等。
24、德沃夏克的著名作品。e小调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E大调弦乐小夜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25、斯梅塔纳的著名作品。交响诗组曲 我的祖国;被出卖的新嫁娘
26、意大利的歌剧作家和他们的著名歌剧。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茶花女》;歌剧《蝴蝶夫人》歌剧《图兰朵》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 27、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五人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鲍罗廷和居伊。 28、柴科夫斯基的生卒年代和著名作品。柴科夫斯基(1840-1893)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六部交响曲(以四、五、六最为著名)
29、德彪西的生卒年代和他著名的歌剧、交响诗、夜曲的标题。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歌剧《大海》;三部夜曲的标题。、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二、《波浪的游戏》 三、《风和海的对话》
30、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卒年代和他的三部芭蕾舞剧音乐。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芭蕾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婚礼》、《士兵的故事》、《普尔钦奈拉》、《阿波罗》、《仙吻》、《牌戏》、《奥菲斯》、《阿冈》;歌剧:《夜莺》、《玛弗拉》、《浪子的历程》;
31、普洛克菲耶夫、拉赫马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的著名作品。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Sergeie Prokofiev,1891~1953)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古典交响曲》和一部童话交响诗《彼得与狼》;拉赫马尼诺夫:管弦乐《岩石》、《茨岗主题狂想曲》、一部两架钢琴演奏的《幻想曲》,一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合奏的《悲哀三重奏》、《第一交响曲》、《E小调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大合唱《春天》、歌剧《弗兰切斯.达.里米尼》、交响诗《死岛》等。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15部交响乐和大量其他作品及电影音乐和第七交响曲标题为《列宁格勒》
32、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和“序列音乐”,贝尔格和他的歌剧《路路》,他们的国籍。勋伯格(1874-1951), 奥地利作曲家 ,一 在一个八度之内,互为半音关系的十二个音同等重要。传统的大调、小调音阶被完全放弃,而运用“半音阶”,也就无所谓“调性”了。二 这十二个音符,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排成一个序列,但不能存在重复现象。三 一个序列进行完毕之后,下一个序列不是对上一个序列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复杂而严格的顺序原则再次出现。四 和声用音也依照上述排列原则。传统的“三和弦”被彻底摒弃。贝尔格(1885-1935)奥地利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