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题库1(5)

2019-04-02 16:44

A、穆索尔斯基 B、拉威尔 C、 柴科夫斯基 D、德彪西

三、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未完成交响曲》 舒柏特创作的交响曲。它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从乐思的表现上看,已经相当完整。乐曲深刻地表现了19世纪初奥地利黑暗的社会环境给舒柏特带来的孤独和压抑,以及大自然给他带来的慰藉。这部作品的主题非常抒情,配器也很有色彩性,?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交响曲。

2.马祖卡 在肖邦的创作中,马祖卡舞曲是与他的民族根源有着特别显著联系的一种体裁。这种舞曲融合了3种波兰民间舞曲的因素,肖邦在自己的55首马祖卡舞曲中利用了这些舞曲的不同特点,常在一首作品中将它们并列以形成艺术上的对比,或者非常自由地发展这些特点,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富于诗意的作品来,其中有些像一幅民间风俗画,有些把我们带到了豪华热烈的舞会,还有些已近乎揭示内心世界的抒情音诗了。

3.交响诗 李斯特一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他发明了交响诗这个词,用来指不严格遵守古典曲式和以某种文学性或描绘性的乐思为基础的管弦乐作品。如《匈奴之战》来自绘画,《玛捷帕》来自诗歌,《哈姆雷特》来自戏剧,《普罗米修斯》和《奥菲欧》来自神话等等。有些最初是作为音乐会序曲(如《塔索》、《前奏曲》等)或利用早期作品扩展而成(如《玛捷帕》等)。这些作品通常是单乐章的,它们的结构常由标题内容来决定。

4.主导动机 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运用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或思想有联系的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它有助于使音乐和戏剧的统一。乐剧中的主导动机经常构成一个密集的网,既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类似暗示它们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它们的变形或其它主导动机的对位结合来暗示情节发生的变化。

5.强力集团 强力集团是由五位俄国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也叫做五人团,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包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和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都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前后的社会运动高涨时期,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主张利用俄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复调等各种独特的因素,创作出一种具有明确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6.普契尼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普契尼。他的一部分歌剧属于真实主义流派,另一部分作品则是浪漫主义的,还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对异国情调题材的兴趣。他特别擅长用旋律动人的咏

叙调细致地刻划人物的心理,也很善于利用和声与配器的色彩烘托戏剧气氛,同时,他还借鉴了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的作曲手段,从而在世纪之交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7.全音阶 由全音音程构成的音阶,法国的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很爱使用这种音阶,以使他的音乐更适合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由于这种音阶回避了半音的倾向性,具有一种游移不定的独特魅力。

四、论述题

19世纪浪漫主义标题交响乐的创立者柏辽兹

海克托?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1869 )法国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一名作曲家、评论家和指挥家,而且还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他在1830年春天创作的《幻想交响曲》标志着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诞生。

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乐章的情节经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尽管如此,作者后来也承认,如果这部作品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标题便不必让听众知道,因为他希望这部作品能“不从它的戏剧目的,而从它的音乐本身表现出它的趣味。”但是,和他的18世纪前辈库普兰或拉莫一样,柏辽兹天生倾向于音乐的描绘性。这是一部没有台词的音乐戏剧。《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的很大影响。除了标题的使用,柏辽兹也用了五个乐章,此外,慢板乐章的田园气息也很相似。但这部作品却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幻想交响曲》主要的形式上的特点是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也叫固定乐思,代表交响曲的主人公为之倾倒的那个女人)在其它四个乐章中的再现。这部作品的真正的创新存在于它的音乐之中。作品的统一不仅依靠固定乐思的再现,而且依靠贯穿在五个乐章中的戏剧思想的有机发展(他在继承贝多芬交响乐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对古典的结构框架作了大胆的突破)。柏辽兹的独创性的一个突出方面是配器。全曲到处充满生动的听觉想象和管弦乐音响上的发明,如第三乐章中四个定音鼓对远方雷声的描绘和末乐章小提琴弓杆敲弦表现地狱骷髅碰撞的声音。他在对新的音色等表现手段上的探索影响了里夏德?施特劳斯和德彪西等后世作曲家。

柏辽兹的第二部交响作品是为中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乐《哈罗德在意大利》(1834)。这是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哈罗德漫游记》的四个场景而作的,共有四个乐章,主要主题由独奏中提琴奏出,有些象协奏曲的写法,但独奏者并不象一般协奏曲那样突出。据说帕格尼尼因此而拒绝演奏它(这部作品受帕格尼尼委托而作,但未按委托写成小提琴协奏曲。中提琴时而独奏,时而助奏,时而和乐

队交融,意在刻划哈罗德这位孤独的浪漫主义艺术家的形象)。实际上乐队的处理也有些象室内乐,中提琴的旋律也运用了一个固定乐思,在各乐章中反复出现,与乐队的其它主题完美地结合。末乐章对前面乐章的主题作了总结。

五年的的1839年,他写出了他的戏剧交响乐《罗米欧与朱丽叶》,他认为莎士比亚代表了诗意的语言的顶峰。莎翁的戏剧表情的真实和形式结构的自由在柏辽兹的心灵中得到了直接的反响。他在乐队中象贝多芬那样运用了合唱和独唱,整个作品共有七个乐章,声乐出现在前奏和其它三个乐章中。作品既保持了古典交响曲的一些特点,又象是一部没有舞台表演的歌剧。在总谱的前言中,作者阐述了作品的标题,可以看作《幻想交响曲》的标题思想的延伸,其中标题为“玛珀仙后”的谐谑曲尤其富有浪漫主义的神奇想象。在表现罗米欧和朱丽叶的爱情与死亡的两个场景时,柏辽兹采用了无声乐的纯器乐语言。他在前言中指出,器乐的语言更丰富、限制也更少,对于他的表现目的来说,这是无可比拟的更有力量的手段。

简述瓦格纳的乐剧创作及其音乐上的主要特点

瓦格纳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也是争议最大的作曲家之一。因为他在漫长的一生中,接受了来自文学、哲学、政治的各种影响,思想非常复杂多变。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对浪漫主义歌剧作出了大胆的改革,艺术上极有独创性。

他早年思想激进,赞同费尔巴赫和巴枯宁等人的理论,用自己的作品和文章批判了基督教和资本主义,为艺术家的悲惨命运发出抗议之声。他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是1843年创作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这部歌剧继承了威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传统,由作曲家自作脚本,采用神话题材和再现的音乐动机,主题思想依然是通过爱情获得拯救。他在1845年创作的《唐豪瑟》和1850年创作的《罗恩格林》是最后两部重要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前者有对教会的叛逆倾向,在音乐上融合了法国大歌剧的因素;后都更为成熟,仍然用神话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揭示了现实中真正的艺术家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惨处境。在音乐上运用了更加丰富和有个性的配器,织体也更加连贯,传统的分曲结构的痕迹已经较少,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朗诵性的唱法。

在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失去下,1849年爆发了德累斯顿起义,瓦格纳积极参加了这次起义,失败后他受到通辑,被迫流亡瑞士长达四十年之久。在流亡的最初两年中,他完成了三部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音乐》和《歌剧与戏剧》,终于形成了他的歌剧改革的思想体系。

在《罗恩格林》之后,瓦格纳开始把他的歌剧叫做乐剧,以便使之与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区别开来。从1852年起,他开始创作系列乐剧《尼布龙根的指环》(包括《莱因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利德》和《众神的黄昏》四部乐剧),企图实现他的改革理想。这部巨大的作品用了近20年才完成,它以中世纪北欧的神话故事为基础,揭示了人们对金钱和权力的追逐必然导致灭亡的思想。瓦格纳

仍然是自行脚本,四部剧中的人物、情节和音乐动机都是彼此联系和贯穿发展的。瓦格纳认为他的乐剧是综合艺术品(Gesamtkunstwerk),因为在这些乐剧中,情节、诗歌、舞台设计、表演和音乐是被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一个统一的戏剧思想的。

在瑞士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1857年完成了《特利斯坦和伊索尔德》这部他流亡期间最重要的乐剧,其中渗透了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1864年他得到赦免回国,并得到了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二世的支持和保护。他在拜罗伊特建造了自己的剧院,以便能以理想的状态演出他的乐剧。他完成了《纽伦堡的名歌手》,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下层人民的故事,亲切、乐观,嘲笑了艺术上的保守主义。在他最后的作品《帕西法尔》中,他返回了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他的最后一篇论文是《艺术与宗教》。

瓦格纳的乐剧在音乐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1、瓦格纳彻底打破了意大利歌剧的分曲结构,每一幕的音乐都是连续不断的。

2、他以主导动机的运用而著称。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或思想有联系的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它为瓦格纳提供了一种使音乐和戏剧都获得统一的手段。例如在《指环》中,主导动机非常之多,几乎是连续使用,构成一个密集的主导动机网。它们既可以通过主题之间的类似暗示它们的联系,也可以通过主题的变形或与其它主导动机的对位结合来暗示情节发生的变化。

3、瓦格纳的音乐是用一种“无穷尽的旋律”加以展开的。这是一种音乐织体,其中的主导动机和它们的再现与变化,提供了一种旋律材料的不间断的流动,很少有终止或明显的停顿的痕迹。

4、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持续的离调和转调,以及对终止式的避免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调性和声体系走向解体的边缘。

5、瓦格纳还是一位配器的大师,在乐剧中,他空前地提高了管弦乐队的作用。

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征

19世纪的俄罗斯经历了多次革命运动,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了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农奴制崩溃之后,资本主义在俄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繁荣,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里的作品,以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艺思想都对俄国19世纪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的民族乐派就产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上。

格林卡(Mikhail Glinka, 1804-1857)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从他开始,俄国的专业艺术音乐才真正进入了成熟时期。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取得国际声誉的俄国作曲家。

他出生在斯摩连斯克省的一个地主家庭,10岁开始学习音乐,在彼得堡贵族寄宿学校学习时,曾结识普希金,接受了反农奴制的思想。1830年赴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学习音乐,1834年回国,创作了他的

第一部歌剧《为沙皇献身》,后改名为《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俄国农民把波兰军队引入歧路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歌剧。1836年首演后,曾被贵族们斥为“马车夫的音乐”。虽然这部歌剧借鉴了一些法国大歌剧的因素,但调式音阶的运用和俄罗斯民歌的引用无疑对后来的俄国作曲家很有启发。他的第二部歌剧是根据普希金的长诗改编的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42年首演后再次引起轰动。这部歌剧运用了全音阶的段落、半音化、不协和和弦,以及民歌曲调的变奏曲。1844年格林卡赴法国和西班牙演奏自己的作品,创作了具有异国情调的管弦乐曲《马德里之夜》和《阿拉贡霍塔》。1848年在华沙居住期间创作了著名的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这部作品采用了两首对比性的俄罗斯民族,用双主题变奏曲的形式写成,借鉴了俄罗斯衬腔和民间乐队的方法。1852年起,格林卡在巴黎、华沙和彼得堡等地继续创作和演出,1857年病逝于柏林。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既从俄罗斯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暑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格林卡之后的主要代表是“强力集团”。这是由五位俄罗斯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也叫做“五人团”,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包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实际上,这五人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他与格林卡相识,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起初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和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都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前后的社会运动高涨时期,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主张利用俄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复调等各种独特因素,创作出一种具有明确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强力集团”中艺术成就最大的是两个年纪最轻的成员: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orgsky,1839—1881)出生于地主庄园的家庭,13岁时入进入近卫军士官学校,同时开始投师学习音乐。毕业后的服役期间,与居伊、巴拉基列夫人等人相识,专心学习作曲。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时曾主动放弃家产。1863年在彼得堡进一步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音乐创作的个性也完全成熟。创作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之乱》,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以及67首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容丰富的艺术歌曲。穆索尔斯基的晚年穷困潦倒,既受到官方的攻击,又得不到友人的理解,在1881年因酗酒而身亡。

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是穆索尔斯基的五部歌剧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根据普希金同名悲剧改编,深刻地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和沙皇之间的对立,既精心地塑造了人民群众的形象,又真实地刻划了沙皇包里斯的内心矛盾,把俄罗斯的历史题材的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很有独创性,首先是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声乐旋律,以同音重复的朗诵性音调和不对称的乐句为特征,实际上这是一种符合


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题库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论证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