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题库1(6)

2019-04-02 16:44

俄语语言规律的宣叙调或咏叙调。其次是他对打破常规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包括一些非功能和声进行的段落。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y Rimsky-Korsakov,1844-1908)在强力集团中年龄最小,但却是最多产和专业创作水准最高的作曲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17岁时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和穆索尔斯基等人,决心从事音乐事业。1862年从海军学校毕业后,经历了几年的航海生涯,返回彼得堡后便陆续创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作品,如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和交响音画《萨德科》,其配器的才能犹为出众。在他的管弦乐曲里还有两部表现异国情调的作品十分出色,一部是《西班牙随想曲》,另一部是取材于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

除了交响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最有代表性的创作便是歌剧。从70年代到20世纪初,他先后创作了14部歌剧,例如《五月之夜》、《雪姑娘》、《萨旦王的故事》和《金鸡》等,这些歌剧大多采用神话题材,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和丰富的色彩。

关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还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在80年代穆索尔斯基和包罗丁先后去世以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他们的遗作进行了整理和修订,重写或续完了他们的一些未完成的作品。有些作品经过他的修改或配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二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彼得堡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事业三十多年,为20世纪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包括格拉祖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

德彪西的音乐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印象主义这个词最早是用来形容法国画家的一个流派的,这个流派包括莫奈、马奈、雷诺阿和德加等人。他们放弃了浪漫派绘画传统中的宏大主题和程式化的因素,强调户外写生和表现客观物体在瞬间的光色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因此,他们的绘画在美术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中,用来特指德彪西的音乐。德彪西本人并不喜欢人们用这个标签来称呼他,但是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了。

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出生于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11岁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在学校时就公开蔑视学院派陈旧而迂腐的教学规则,大胆地弹奏不符合常规的和弦进行。尽管他20岁时便获得了罗马作曲大奖,但是他仍然渴望艺术上的更大的创新。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中,他写出了大胆的音乐作品和音乐评论,同时,还研究了当时的印象主义绘画风格。

象印象派画家关注景物的瞬间效果一样,德彪西也关注音乐的瞬间效果。他强调音乐中那些可以立即感知的因素,而不是需要在时间中展开的因素,因此他更关心和声与音色这两个因素以及它们所唤起的情绪和感官的印象。他把每一个和弦当作一种独立的色彩来看待,更注重和弦的色彩,而不是和弦之间的关

系和功能。他的和声进行不再采用传统的方式,避免典型的终止式的出现,使不协和音摆脱了解决的需要。他采用平行和弦,更爱用七和弦和九和弦这样的复杂和弦。

他对中古调式和东方音乐—印尼加美兰音乐的发现,促使他为陈旧的西方音乐体系增添了新的色彩。他爱用五声音阶,这使他的音乐具有了异国色彩和东方神韵。他也爱用全音阶,这使他的音乐更适合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由于这种音阶回避了半音的倾向性,具有一种游移不定的独特魅力。

他爱用特殊的管统乐效果,例如使用分部很多的加弱音器的弦乐,在低音区迂回的长笛和加弱音器的圆号或小号。他也爱用比较轻柔的力度和精致而透明的织体。这一切都使德彪西的音乐具有一种朦胧的、难以捉摸的效果,这种效果和印象派的绘画是有类似之处的。

实际上,对德彪西影响更大的或许并不是印象主义绘画,而是象片主义的诗歌。这个19世纪末出现的诗歌流派强调诗歌的音乐感,诗人在创作时可以为了诗句在音韵上的美而忽视它的含义。它们通过象征和暗示使诗歌的语言有了一种类似音乐的不确定性。这种唯美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探索,为诗歌的发现开避了新的天地。德彪西曾经参加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周五俱乐部的聚会,并以象征主义诗歌为基础进行过音乐创作。他对德国浪漫主义沉重而强烈的情感宣泄的厌倦,使他更加倾向于这种诗歌中所隐含的静穆的象征。德彪西的成名作是他唯一的一部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是根据梅特林克的一部象征主义戏剧改编的。德彪西写这部歌剧花去了十年的时间,剧中的音乐是静穆而含蓄的,但却为表现人物的心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德彪西的主要作品除了上述的那部歌剧,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如《水中倒影》、《月光》和《沉没的大教堂》等。在这些作品中,钢琴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他的管弦乐曲最著名有《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夜曲》和《大海》。此外,他还作了一些法国艺术歌曲,包括为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谱写的歌曲,以及一些室内乐曲。

总的看来,印象主义只是德彪西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很多作品,特别是晚期的作品已经远离了典型的印象主义。实际上,除了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人,德彪西的音乐还从肖邦、李斯特、格里格、穆索尔斯基和弗朗克和圣—桑斯等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作曲家身上吸取了很多东西。他从法国音乐的传统中继承了优美的感伤、高贵的趣味和反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念。在他最后的一些作品中,转向了古老的库普兰和拉莫的遗产。

《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试题库 第七章 20世纪音乐

一、填空题

1、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

2、勋伯格的独唱套曲是(《月迷彼埃罗》)。

3、新古典主义作为音乐运动真正开始是1920年,代表人物是(斯特拉文斯基),以他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舞剧(《浦契涅拉》)的首演为标志。

4、六人团的六位作曲家是(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奥里克)、(杜列)、(泰费尔)。 5、(巴托克)是20世纪最成功的匈牙利民族主义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神奇的满大人》)等。 6、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是人人皆知的“反抗纳粹的象征”。特别是在它的第一乐章中,有一个“侵犯插部”,描写法西斯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7、(序列音乐)是在作曲方法上按照固定顺序进行安排的一种音乐。

8、第一首有影响、真正的整体序列音乐作品,一般认为是(梅西昂)于1949年创作的(《时值与力度的模式》)。

9、梅西昂采用鸟叫的声乐作为创作素材的作品有(《百鸟图》)、(《百鸟苏醒》)、(《异国鸟》)等。

10、偶然的音乐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作曲家(凯奇),他的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是(《变化的音乐》),根据中国的(《易经》)写成。

11、作为先锋派作曲家,凯奇作品中最极端的例子或许是(《4’33”》),这是一首“无声作品”。 12、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简化的手法组成的作品叫做(简约派音乐),也有人称它为“重复音乐”或沉思音乐。

二、选择题

1、《一个华沙的幸存者》的作曲家是( A ) A、勋伯格 B、贝尔格 C、韦伯恩 D、兴德米特 2、歌剧《沃采克》的作曲家是( B ) A、勋伯格 B、贝尔格 C、韦伯恩 D、兴德米特 3、以下哪一部不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 C ) A、《火鸟》 B、《彼得鲁什卡》 C、《胡桃夹子》 D、《春之祭》 4、《诗篇交响曲》的作曲家是( A ) A、斯特拉文斯基 B、贝尔格

C、韦伯恩 D、兴德米特 5、歌剧《画家马蒂斯》的作曲家是( D ) A、斯特拉文斯基 B、贝尔格 C、韦伯恩 D、兴德米特 6、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科普兰的舞剧( D ) A、《小伙子比利》 B、《牧场竞技》 C、《阿帕拉契亚山的春天》 D、《春之祭》 7、歌剧《波吉与贝丝》的作曲家是( B ) A、科普兰 B、格什文 C、汤姆森 D、哈里斯

8、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作曲家是( B ) A、科普兰 B、格什文 C、汤姆森 D、哈里斯

9、大型声乐器乐曲《战争安魂曲》的作曲家是( A ) A、布里顿 B、蒂皮特 C、格什文 D、哈里斯 10、《电离》的作曲家是( B )

A、布列兹 B、瓦雷兹 C、施托克豪森 D、彭德雷茨基 11、《广岛罹难者的哀歌》的作曲家是( B ) A、利盖蒂 B、彭德雷茨基 C、贝里奥 D、克拉姆 12、管弦乐曲《大气层》的作曲家是( A ) A、利盖蒂 B、彭德雷茨基 C、贝里奥 D、克拉姆

三、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十二音体系:是无调性音乐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十二音体系的基本方法是由作曲家选用半音阶的12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以它的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成一首都出现以前,不得重复其中任何一音。这些音列可移置在半音阶的任何高度。

2、新古典主义音乐特征:它的基本特征:一、美学方面:它要求艺术整体的各个方面的均衡、完美、稳定。二、情感表现方面:它追求适度的、有控制的、理智的、普遍的感情。三、形式和结构方面:1、提倡复调音乐;2、调性明确;3、节奏均称;4、配器清晰、透明,不象浪漫主义那么浓郁,也不象印象主义那么讲究色彩。四、在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方面;提倡“纯音乐”。

3、音块——(音群)是由一群邻近的音同时发声而形成的。它不突出个别的音的重要性,而强调一群音的整体效果。最早有意识地把音块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的是美国作曲家尼威尔,钢琴曲《马瑙瑙的潮水》。

4、念唱音乐——介手歌唱和说话之间的一种发声法。最著名的例子是勋伯格的《月迷彼埃罗》,作曲家要求演员“必须按指定的音符的音高开始,然后立即转化成或开或降的说话的音调。”

5、实用音乐——1920年代出现于德国,指一种适用于业余音乐爱好者在家庭、学校及非正式集会等场合演奏演唱的音乐。实用音乐形式不大,风格简单明快。兴德米特首先倡导实用音乐。韦尔也是指忠于“实用音乐”的作曲家。

6、音色旋律——勋伯格在他的《和声学》中所创的术语,指把变化音色用于一个音高层次或不同音高的作曲方式。勋伯格在他的《五首答依乐小品》中用了这种手法,它也成为贝尔格、威伯恩等的创作特征,他们的目的是把音色确立为音乐作品中的一个结构要素。

7、室内歌剧——为较少演员,较少乐队所创的歌剧,适合于在比大歌剧流气氛亲切的场所演出。布里顿在他的作品中应用这一体裁,他的音乐很精致,手法简洁,织体透明,节奏灵活。他重视旋律和对位,善于通过它们刻画人物的不同性格,表现情绪和气氛,包括设计戏剧性高潮。他反对瓦格纳歌剧中“无终旋律”观念。

8、点描派——这一词借自19世纪来绘画上的点缀派。音乐上则指威伯恩和他的追随者的这样一种作品;它们把一个一个的音(或和弦)拼接起来,各有自己的音色、力度、发音法等。在这里,威伯恩大大发展了勋伯格的“音色旋律”的思想。

9、无调性——指否定传统调性的音乐。瓦格纳和德彪西的音乐使调性“崩溃”,勋伯格取消了能够确立调性的7个自然音与五个变化时之间的区别。12个音级都很重要,没有一个音取得中心音的地位。无调性成了表现主义音乐重要特征。

10、微分音——指任何小于半音的音程,用微分音程作成的曲子称为微分音音乐。在古希腊音乐、印度音乐、中国民间音乐中均有大量缴分音程。西方专业音乐中的微分音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捷克作曲家哈巴,他最早使用微分音的成熟作品是《第三绘乐四重奏》。

11、简约派——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简化的手法组成的作品叫做简约派音乐。于6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与同时期绘画雕刻方面有密切联系。重复是简派音乐的基本特征。简约派的出现最早对50、


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题库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论证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